首页 > 社会 > 30岁因未婚被骂“还不结婚,丢不丢人?”大龄单身青年的苦谁懂?

30岁因未婚被骂“还不结婚,丢不丢人?”大龄单身青年的苦谁懂?


1、30岁还没结婚,丢不丢人?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一条令人气愤的新闻。

新闻截图(来源网络)


杭州姑娘小王,因父亲被同事大骂“你女儿都三十了,还不嫁人,丢不丢人?”而前去找其理论,不料,非但没有得到道歉,反而再次被大肆嘲笑:

“我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吗?我说的都是真话!”

“你说你是不是丢人?不结婚,还不丢人吗?”

看到对方咄咄逼人的样子,实在气不过的小王和其争执了起来。

在争执的过程中,小王因情绪激动,诱发了过度通气症,当场昏倒。

随后,被家人紧急送到了医院治疗。

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因为自己没有结婚,而让父母受到伤害,自己也因此住进医院。

大s在节目中曾说,有一次记者问她,你现在是剩女了,大s当时误以为剩女是“圣女”的意思,还谦虚的说不敢当并感谢那位记者给自己如此高的评价!

后来,当她明白“剩女”的意思时,她说,如果再有人说我是剩女,我就会回怼他是人渣。

Eryy姐认为,大s特霸气,也倡议单身女性如果再遭遇别人的指责时,勇敢的回怼他们。

新闻中辱骂小王的人不仅渣而且思想干瘪落后。

30多岁没有结婚,竟然被思想滞后的人看成是一个人最大的原罪。

已经21世纪了,还在用年龄、婚姻去评判一个人,无疑显得狭隘和可笑。

这世上从来都只有该结婚的感情,并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因为,婚姻只是一种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生活选择,而年龄也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应该步入婚姻的标尺。


2、奥德赛时期的长短决定了结婚年龄


农业时代人生阶段划分为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三十而立的说法。

也就是说,当我们走出青春期进入生理上的成年期后,我们需要工作、需要成家、需要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

如果这个阶段我们不稳定,就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指责。

因此,当代有很多人被“三十而立”的枷锁所羁绊,造成临近三十的焦虑感急剧飙升。

这,其实就是一种过时的农业时代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定义了很多人的人生模式。

其实,从当前的现状看,完整的人生应该划分为六个时期,其中,在青春期和成年之间,还有一个“奥德赛时期”。

新时代人生六个阶段(来源网络)


奥德赛这个词来源于公元前 800 年的《荷马史诗》,出自一个神话故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当你经历一切完成漂泊,最终找到自己的国,那么你会留下来去经营它、建设它,并且永远不会放弃它。

所以现代西方社会学家,把奥德赛时期写到完整的人生阶段里。

奥德赛时期指的是20几岁、3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还在学习和工作之间徘徊,他们推迟工作、推迟结婚、推迟生子,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国”。

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处于自己人生的奥德赛时期。

很多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就已经20多岁甚至快30岁了,然后开始经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寻找自己的领地,寻找自己的理想“国”,只要还在寻找的路上继续漂泊,那么不管年龄如何,就都一直处于奥德赛时期。

因此,这种漂泊状态持续的时间可能是10年或者更久一些,也就到了一个人30多岁的年龄阶段。

而大部分人的思想还未更新,脑海里还未储备“奥德赛时期”这个新阶段,所以有很多公司,对员工的年龄歧视就是 35 岁,很多招聘启事中会要求年龄在 35 岁以下。

很多人把30多岁还不结婚的人看作异类,甚至背地里嘲笑。

其实,劝人良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有时,越是表面看到的直观事物,越是“你以为”;越是你看不到的水面下的冰山,越是“实际上”。

没结婚的女性,除了别人以为她过得不好,其余都很好。

很多女性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国”,事业有成,名声在外,但他们不急于寻找邻国国王,她们或是没遇到合适的人,不想将就过一生,或是纯粹享受在自己理想国里独来独往。

高傲的单身也不将就自己(来源网络)


39岁的歌坛天后蔡依林,在自己理想国里,学烘焙,做设计,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37岁的复旦女教师陈果,在自己理想国里,站在三尺讲堂,随便一堂课都能风靡全国;

32岁的神仙姐姐刘亦菲,在自己理想国里,活跃在影视一线,一支预告片就能够引爆全球影坛。

你说,她们没结婚丢人吗?


3、不要因为别人的狭隘阻挡了你的特立独行


其实很多时候你被当作异类,被诟病,不是你本身的问题,而是那些歧视别人的人自身思想高度限制了他们接受事物的能力。

成功、有钱都是少数人,精神病人是少数人,普通、大众都是多数人,正常人是多数人,更多人选择从众正常的大多数人,而害怕成为那种少数特例的人。

从心理学看来,人们对“出格”和“不同”有着深深的恐惧,这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人人都有,对未知害怕,于是选择从众、随大流,希望通过抱团取暖以求得人群中暂时的安全感,但又对无法真实做自己有着潜意识层面的自卑和羞耻感。


我就要特立独行(来源网络)

当有人能够不与大多数人一起站队而表现出对众人毫不在意,我行我素时,大多数人会将内心原本的不自信向外投射给“少数的人”去评价、指责甚至攻击。

因此,被歧视被不理解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责怪自己,而是勇于和这些人对抗,或者说让他们看到人生有很多种度过的方式。

就像汶川地震截肢的女孩廖智,在人群聚集的商场跳舞,把自己的假肢展示给众人,就同王菲李亚鹏当初建立嫣然基金会的理念是相同的,世界上戴假肢的人很多,兔唇的人也很多,只是有些人常常缩在自己的一小片天地里,没有机会扩宽视野,接触更丰富的人,所以为了解除他们的限制,很多有情怀的人,或者说是有远见的人,用他们的力量把那些独特的人独特的现象展现在大众面前,只有如此,他们才不会在见到少数人时,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一般大惊小怪的了!

30岁没结婚,被歧视,也是同样的道理。

幸好,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包容,如果你是那些少数人,真的不用自在意他们的眼光和评价,因为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他们给了你善意的眼神,温暖的举动,理解的微笑,我们抱以感激,如果没有,也不用理会,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狈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会觉得一切正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8567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