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好香的回锅肉 好亲的家乡话

好香的回锅肉 好亲的家乡话

1月12日凌晨5点,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队副队长王海洋早早来到成都双流机场候机,一场即将飞往广州的特殊旅程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为了给在广东省工作、生活的川籍农民工送上家乡的亲切关怀与慰问,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场以“粤川一家亲 共建大湾区 川音川情”为主题的文艺慰问演出1月13日晚在广州举行。作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二八溪村的驻村干部,常年的扶贫工作让王海洋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的不易有着深切感受。“很多老乡因为工作性质春节都回不了家,这次,我们替家人来看望他们。”王海洋说,此次演出饱含了更多深情与责任。

看节目、领年货、吃大盆菜

经过一天调整与彩排,1月13日晚6点半,活动准时在广州市白云区黄边文体康乐馆开幕。台上,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精心烹饪的文化大餐正热热闹闹上演。台下,来自保洁、保安、快递等各行各业的数千位川籍农民工吃着寓意团团圆圆的大盆菜,领着四川省政府精心准备的年货。

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为农民工量身定制的18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其中不仅有曾获得过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经典谐剧《麻将人生》、四川盘子(四川省曲艺曲种,以两支竹筷敲击瓷盘击节而得名)《心如莲》等经典作品,更有切实关注农民工生活的话剧《王老表打工记》、小品《惊喜》等语言类节目,四川荷叶(由川剧派生出的一个曲种)《过年》、竹笛重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更是契合了团团圆圆、五谷丰登的新春氛围。

据统计,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输入大省,其中四川籍农民工常年保持在370万左右,是全国劳务输入最大的省份之一。为给辛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农民工兄弟带去诚挚的慰问,慰问团队特意选择了曲艺这种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为准备本次演出,我们调集了所有的精兵强将。”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李得友介绍,本次赴广州演出的演员共有40余人,其中既有四川老百姓熟悉的巴蜀笑星“胖姐”钟燕平、“叮当”张旭东,也有不少“90后”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内容经过精心筛选,都是四川盘子、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谐剧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希望能在传递乡音的同时,向大家传递家乡繁荣发展的信号。”李得友说。

听着听着眼泪花儿就包起了

熟悉亲切、有滋有味的乡音温暖了大伙儿的心。“好久没有吃回锅肉,太香了!”来自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李申富是一名物流员,已经在广州务工17年。“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已经很久没听人说过四川话了,节目刚开始时,还有些不适应,听着听着,眼泪花儿就包起了。”李申富说。

由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创排的方言话剧《王老表打工记》引起台下农民工的强烈共鸣。据悉,这是他们本月第二次来广州演出。“上周我们在广州慰问宜宾籍农民工的反响也特别好。为准备本次演出,我们重新编排了一个12分钟的版本,可以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领队王位政介绍,由于重新编排节目时间紧、任务重,不少演员坐飞机、过安检都念念有词,生怕把这份千里迢迢送来的礼物演砸了。

拧成一股绳,啥都能干成

“看到王老表就像看到曾经外出打工的自己。”“咱们四川人在外打工真的很能吃苦,又有韧劲,大家在外拧成一股绳,啥都能干成。”“感谢家乡依然牵挂在外务工的我们,我们也一直牵挂家乡的发展和建设,看到四川现在越来越好,都很开心。”情到深处,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声声肺腑之言令人振奋。

演出期间,男高音演员王晟培与台下观众互动演唱了一首《母亲》,引来不少农民工起身围拥。其中包括已经15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四川宜宾人罗山芬。在广州珠江新城从事保洁工作的她,每日保障着广州最繁华地带的环境卫生。“越是逢年过节,工作越多越重要。”据罗山芬透露,这是她第一次被家乡政府邀请参加团年宴,听着这首《母亲》,闭着眼仿佛自己就在家里一样,亲切温暖。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等单位承办。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就业局局长黄晓东处了解到,春节前后,四川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实施了专列专车、走访慰问、证照办理、根治欠薪和就业招聘等农民工服务五大专项行动,本次活动正是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活动的具体举措。未来,四川将继续坚持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战略工程来推动,让川籍农民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迎来另一个“春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7422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