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尽管一般人认为年纪越大,患病率越高,但实际上现在高血压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很多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人都出现了血压过高的问题。想要远离高血压,应积极量测血压,过正常健康生活,例如采用“得舒饮食”、适度运动;如需药物治疗,也应遵从医嘱,定期复查。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脏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的发病因素。血压是指血液流经血管时,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血压值超过正常范围时就称为高血压,易加速血管硬化,慢慢损坏身体器官功能。我国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40/舒张压80毫米汞柱(mmHg)。高血压一般分成原发性及续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成因有九成未明,而续发性高血压通常是由疾病引起,例如甲状腺亢进、肾病等,当疾病治愈时,高血压也会恢复正常。
高血压没有明显症状,所以被认为是沉默杀手,身边有朋友有此去参加医生同学的婚宴,满脸通红,被在场的内科医生问他到底喝了多少酒?事实上他滴酒未沾,内科医生告诉他尽快去量血压,随后发现,血压值竟高达180mmHg。很多人平时没有定期量血压习惯,许多人都是体检时才突然发现自己血压过高。另外,正确量测血压也很重要,才能诊断并跟踪治疗高血压。
正确测量血压,有助于预防风险
平时在家里测量血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就是要正确购买血压计,且必须是校准过、有许可证字号的合格电子血压计;建议使用上臂式,不要选用手腕型;
测量前30分钟要避免抽烟、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测量前至少要静坐休息5分钟;
测量时最好坐在有靠背椅子,然后双脚平放地面;受测的那只手切勿悬空,要有稳固桌面支撑,以避免肌肉僵硬;
测量时要选择血压较高的那只手,因为正常人两只手会有20mmHg以内的差距,一般来讲右臂的血压较为高。如果两手差距超过20mmHg,最好让医师确认,是否有锁骨下动脉狭窄问题;
量测时臂带要置于上臂固定,距离肘窝一到两指。测量时不要讲话也不能移动,测量次数至少两次以上再取平均值。
此外,一天之中的血压数值并不总是完全不相同,而是会有高低起伏。一般人在早餐跟晚餐前血压较高,晚上睡觉前较低。所以建议,最好先测出自己的血压特点,了解血压状况何时不稳定,那个时段可以多量几次,之后再采用每日多次固定时间、均匀分布的方式量测。这样做下的纪录才好让医师做出正确判断。
非药物治疗,通过得舒饮食和适度运动
治疗高血压,并不是只要依赖药物就好,非药物治疗其实非常重要。患者应试着改变生活习惯,从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去除致病因素,如肥胖、抽烟、作息不正常、太过紧张等。
饮食调整其实是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推荐得舒饮食法,每日饮食应富含膳食纤维、低脂、低钠,有丰富的钾、钙和镁,也就是天天至少五类蔬果,选择全谷等粗食替代精制白米、以白肉取代红肉、吃好油、每日补充坚果。不过有糖尿病、肾脏病者应另外咨询营养师;
有酒瘾者应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用酒精量最好在14克以下,也就是酒精含量15%的红酒大概可以喝100毫升,酒精含量40%的威士忌可喝45毫升左右,女性应减半。
运动可分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也就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如骑车、游泳、舞蹈、快走等,能增加心肺功能;如果想进行力量训练,可咨询物理治疗师或专业健身教练协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推荐333运动法,就是1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心跳数要过130。
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两种反应
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常会有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要求医生赶快开药把血压降下来,非常在乎数字,希望让自己没有病;但没有一吃见效的降压药,一般都会有两周左右过渡期,要慢慢调药并找寻适合的药。有些病人太心急,觉得药没立刻见效或有副作用,就自行换医生,或者自己换药,这都是不正确的;
另外还有一种是不遵医嘱服药,甚至造假的血压指标欺骗医生,这通常是患者认为一旦开始吃高血压药就得吃一辈子。其实高血压药并不一定都要吃一辈子,如果患者血压稳定,可以在医嘱下逐渐减量药物,甚至有可能达到不吃药的状态。
治疗高血压,应注意药物副作用,牢记3大重点
服用高血压药之前,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药主要有八大类,也各有不同的副作用,如脚肿、脸部潮红、便秘、胸闷等。病人吃了药若感觉不舒服,应赶紧咨询医生;
另外,长辈要特别注意用药后常会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就是突然站起来或突然躺下会觉得天摇地晃,尤其年长者更明显。因此,服药后要避免立刻出去运动,若是睡前吃药,可将尿壶准备在床边,避免夜半起床上厕所跌倒。
至于其他药物,服用治疗鼻塞的药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吃万艾可或使用落健等药品,由于这两种药物有降血压功能,所以同时使用到这些药物就要特别小心,最好先跟医生沟通。
最后,我们要牢记高血压防治三大重点:第一是量好血压、做好记录,保证用药的精准度;第二是安心吃药、告知感受,医生判断副作用;第三是注意身体状况,随时回诊,医生才能掌握病人健康变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6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