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太监王振的人生追求:以朱棣为偶像,自比孔明、岳飞

大太监王振的人生追求:以朱棣为偶像,自比孔明、岳飞

目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不少故事情节因不符合历史,被很多观众吐槽。而太监王振的出境,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历史上真实的王振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他可不是小太监出身,也不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幼时玩伴。他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他的上位直接打破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爷孙三代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初衷和“仁宣盛世”的光环,可以说从此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王振是个啥样的人呢?他靠什么成为明朝建立以来权势最大的太监?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据《明史》记载,王振其人,出生年月不详,乃山西蔚州人,小时候爱读书,长大后中举,在当地任教育官员。因不满职位卑微,俸禄少薄,于永乐末年自愿净身入宫,入宫后做了一名老师,专门为妃嫔、皇子以及太监宫女们讲课。

一个甘愿自宫当太监的成年人,而且还是地方的教育官员,这得多大的勇气。反正王振就这么干了,与其卑微的活着,不如到皇帝身边搏一把。在地方上做一个没品级的官员,没钱没靠山的他看不到未来,而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入宫当太监。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入宫后他这个有知识的太监竟然得到了宫里人的尊重,他被大家恭称为王先生。他博学多识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引起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朱瞻基觉得王振这个太监还是个人才,有那么两刷子,于是便派他去侍奉年幼的太子朱祁镇读书。

这位有明主之称的宣宗皇帝,也有识人走眼的时候,他万万没想到正是他的这一走眼,给他的后世儿孙们带来了无穷尽的灾难。“宦官专权”的潘多拉魔盒被他无意中打开了

自此王振和太子朱祁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起初,王振做为太子的老师,确实尽职尽责,他耐心教太子读圣贤书,讲治国之道,而且还很严格。

宣宗忙于国事,后期又醉心于斗蛐蛐,很少陪伴太子朱祁镇。王振就像一个父亲一样,在冰冷的皇宫里教朱祁镇读书识字,给朱祁镇讲民间的事情,渐渐从没出过宫的朱祁镇对“博学多识”的王振产生了崇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获得了信任。

而这一切正是王振想要的,他离妻别子,甘愿自宫,忍辱负重,为的就是拿人生赌一把,事实证明他赌赢了。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对他的恩师王振那是言听计从,甚于听他母亲孙太后的话,为此母子俩没少生气。

至此,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太监横空出世。王振一改谦谦君子、为人师表的形象,从此大权独揽,广结同党,收纳义子,其中不乏文武大臣,不久又很快控制了锦衣卫。电视剧《大明风华》里孙太后垂帘听政,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其实不然,事实上此时的朝廷大权已经被王振牢牢控制在手里。王振内有皇帝信任,外有死党帮衬,可以说已经权倾天下,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王振大权在握,想必一定是贪财弄权之辈。可是不然,王振此人并不贪财,也不专权,虽掌握朝政,统领群臣,但王振一点儿也不快乐,因为这并不是他的终极抱负。

王振不屑秦皇汉武,唯独对永乐大帝朱棣那是相当崇拜有加,尤其是对朱棣五征漠北那是相当的神往。更可笑的是他在心腹手下面前常自比诸葛亮和岳飞,觉得生不逢时,常感慨自己未能随永乐皇帝横扫漠北为最大憾事。

太监王振的志向是远大的,理想也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凭着对小皇帝朱祁镇的感情投资,他从一不入流的小学校长,混到大明帝国最有权势的地位后,整个人膨胀了,什么自知之明、天高地厚全忘了。

那时没有武侠剧可看,王振自宫后练没练葵花宝典那也不好说,估计也有两下子,不然也不会膨胀到想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但是历史恰恰跟王振开了一个玩笑,给王振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的提供者是瓦剌也先大汗。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英宗朱祁镇时年23岁。蒙古诸部在瓦剌大汗也先的统帅下,兵分四路对大明帝国发动了进攻。

边关告急,狼烟滚滚,六百里加急传到京城,朝野大震。大臣们商议后决定派驸马井源带兵出战。

然而王振不乐意了,他觉得大臣们没跟他商议就派兵出战,对他很不尊重。大战来临,你们把诸葛亮、岳武穆凉在一边,不闻不问的,这还了得。

王振于是到明英宗面前,慷慨大论,将英宗吹嘘的无比英明神武,听得血气方刚的英宗血脉贲张,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太爷爷和父亲指挥千军万马横扫大漠的场景。

在王振的怂恿撺掇下,就在驸马井源出征后的第二天,明英宗朱祁镇下达了御驾亲征的命令,下令召集明军二十万立刻出征。

为避免夜长梦多,王振于是施展了浑身解数,在短短五天内,很快拼凑了二十万人马。在王振看来,二十万大军碾压瓦剌人那是分分钟的事,根本不用考虑后勤补给、前敌侦查、军事部署等事宜。同时为壮声势,王振对外号称召集了五十万大军。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日,二十万明军在明英宗朱祁镇和大太监王振实际统帅下,仓促出征。

这次出征,最终结局就是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在太监王振的瞎指挥下,土木堡一役,堂堂大明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混乱中名将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向书邝茔、户部尚书王佐、待郎丁核、王永和以及内阁大臣曹鼐、张益等文武大臣50多人惨死于刀箭之下。同时损失骡马二十余万匹及大量衣甲器械辎重,最耻辱的是皇帝朱祁镇被俘。

那位自比孔明、岳飞的王振大元帅呢?也死了,是被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用铁锤爆头而毙的。

王振的人生至此戛然而止,但其长达十四年的专权余毒,给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开了先河,刘瑾、魏忠贤、汪直等太监比王振犹过之而无不及,给大明帝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明帝国自此江河日下,日落西山,直至被历史黄沙淹没。

#历史#、#正史也疯狂#、#历史冷知识#、#大明风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5524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