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莽莽的昆仑山脚下,有一块墓地,墓地周围绿草如茵,这场景还和2003年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记录类金牌奖的照片上的一模一样,这就是英雄张良善埋葬妻子的墓地,也是拍摄那张英雄跪在妻子坟前流泪的照片的地方。这里也是牵动人心的地方,如今那位英雄怎么样了?还好吗?
张良善,他从当兵起就是一名长期跑新藏线的运输兵。也是赫赫有名的“新藏线上的红细胞”。他在这条公路上跑了12年,期间张良善遇过多次危险,他已经记不清了,不知道有多少次从死神手里逃出来了。
但是他却记得这12年他运送了多达750吨的物资。
送人员500余人。每一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在这12年间他多次表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并连续两年被评为“昆仑卫士”……但是他是留有遗憾的!
原来在他28岁的时候,张良善和一个叫赵桂丽的姑娘结婚了。结婚后,很快妻子怀孕了,张良善高兴地把妻子接到部队。他要好好照顾妻子,妻子快要生产了,但是他却要上山执行任务,因为这次任务很重要,必须在封山前把物资送到。否则关系到山上官兵过冬的饮食和过冬安全保障。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妻子在这期间遭遇了难产,孩子和大人都没保下来……等他返回到达医院,孩子已经死去了,只看到奄奄一息的妻子。他永远都记得妻子临终时说的话,让他以后开车慢一点!
妻子下葬的那天,张良善穿上军装,戴上军功章,给爱人和孩子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张良善跪在坟前,泪流满面,这就有了那张感动国人的照片!也是一个热血男儿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张良善做为一名军人,他虽然愧对妻儿,但他却绝不愧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部队,自己的责任!他是我国优秀军人的代表,也是我们国人学习的榜样。
时间如白马过隙,一晃20年过去了,他已经从一名汽车兵,成长为兰州军区阿里军分区副政委。他后来和一个护士结婚生子,现在过的很幸福。他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依然战斗在第一线。虽然离开了方向盘,但他的工作还是在为高原运输做服务与保障工作。
在荣誉与光环慢慢远去的时候,他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还在,为了让让驾驶员们少受点罪。驾驶都他想尽办法解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解决。他调离汽车营后,另他没有想到的是首先他遇到的工作竟然是“搬山”而且是两座大山!
他在装备科长刚上任时。当时军分区没有汽车修理队伍和汽车修理工间,车坏了只能到地方修理厂修理。为了能节约部队资源,他决定自己干。那么就得有人才,有车间。
那就先培养人才,把战士送去地方学习修理技术;回来再培训大家;然后带领大家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组织起来一支过硬的专业汽车修理队伍。队伍有了,但是去哪里盖车间呢?于是他找到司令员。司令员把手一指说就剩那座山了。
张良善可没有当成玩笑。搬山!张良善带着工兵一头钻进山里,硬生生地把一座长150米、宽105米、高7米的山头夷为平地。这下有地方了,张良善不仅建了修理工间,连器材库都有了。尝到甜头后,张良善更加有干劲了,他带领工兵用了3个月的时间把第二座山也挖掉了。
张良善就像古代的愚公移山一样,锲而不舍,一点一点地把两座大山拿掉。他的这种坚韧的性格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是官兵学习的好榜样。搬山这事对张良善来说,只要肯干,还是得心应手的,但是等到了面临社会上的一些坏习气,张良善就不那么好说话了,遇到贿赂,他坚决拒绝!绝不手软。
军分区要投资55万元修建民兵武器库围墙。不少包工头得到消息后揣着红包找到他,要求承包工程。他一看那鼓鼓的红包,觉得是那么的烫手,他立刻严词拒绝!
为了节约他主动建议军工自建。得到军分区同意后,装备部购买了打砖机和水泥,他带着工兵连加班加点地苦干,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半月的劳动,仅花费18万元就完成了任务,为部队节约经费37万元。
而在修建军分区地爆器材库时,他发现水泥标号达不到标准要求,他坚决要求推倒返工重建。地方包工头找到他说工程已经赔本了。说着塞给他了一个厚厚的信封,张良善断然拒绝。你们偷工减料,工程不合格,必须返工,毫无商量。最后包工头只好把不合格的工程推倒返工。
张良善就是这样一个不讲情面的人。因为不能为了情面损害国家利益。这仅仅是他工作中经历的几个小事。
而平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库室进行检查,晚上最后一件事他还要到库室再检查一次。他每年都得下连队两个月,在上山检查装备,手把手教技术,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
由于他长期在山上,因为高原严重缺氧,还有长期受紫外线照射,他患上了过敏性皮炎,这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皮肤病,皮肤瘙痒 、难受的厉害。睡觉时不注意挠一下,就是一条血印,造成皮肤感染,医生警告他不能再被阳光照晒,如果继续感染将危及生命。
张良善这么多年就是这样带着生病的身体工作着。但是他觉得很幸福。 张良善当年因为为保“大家”而舍“小家”。因而失去了第一任妻子,但他是无怨无悔的。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其实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张良善。
他实际上就是个朴实善良的老实人。他自始自终都在保持一个老实人的本色。他不自私自利,不贪慕金钱,地位,不夸夸其谈,做好本职工作,甘愿做一个实干的普通人。他就是一股正能量!让人听到了可以受到鼓舞,看到了可以让人学习。
文/ 平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5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