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熊孩子"让人头痛不已,带好熊孩子才能好好过年鸭

"熊孩子"让人头痛不已,带好熊孩子才能好好过年鸭


2020年1月10日,在甘肃敦煌,一名8岁男孩向粪池的井盖内扔了个爆竹引起沼气爆炸。孩子也被炸飞的井盖掀飞,摔落在地,井盖也被炸飞数米高,落在地上摔碎;也就是同一时间,新疆库尔勒市某小区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经查火情起因为10岁女孩拿出家中为春节准备的鞭炮燃放,点燃自家房屋。看到这两则新闻,不禁会有人想这是"熊孩子",也会有人想父母应该管好孩子,别让危险再次发生。



我们先来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

首先,我们可以归结于是孩子贪玩,在小编在这个年龄之时,过年前最期待的除了穿新衣,也是放烟花爆竹了。在有趣事物面前,孩子是毫无抵抗力,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是没有安全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对于事物的认知,可能就是好玩,有趣,并未形成危险或安全的充分认识。第二,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和看管。春节临近,孩子们也迎来了愉快的假期。假期里孩子除了作业,也会拥有自己的玩乐时间,但在玩乐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熊孩子"之所以"熊"

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接下来,小编要以几件事例去更好的诠释"熊孩子"这个抽象的代名词。

·事例一

不久之前,小编的朋友就遇见过一个熊孩子。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她表妹拿起桌上的筷子就往远处扔,身旁的父母对于这一现象视若无睹,纵容着表妹的行为。接下来,表妹更是变本加厉,进入朋友的房间,将化妆桌上的口红画的到处都是,朋友看到这一幕找亲戚理论,得来的却是"她还小,不懂这些,而且这些东西也不贵,没必要计较",这一言论似乎赞同表妹的做法并且身为家长的他们仿佛置身事外,不理不睬。

·事例二

地铁上,一位孩子想要玩乘客的手机,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乘客将手机借给他玩。可乘客当时并没有同意,在遭到拒绝后孩子将乘客的手机打掉,并且也没有道歉。

身旁的家长看见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他只是个孩子"。

·事例三

男孩独自进入电梯,冲电梯按键撒尿,导致电梯因此短路,电梯门打不开,按键灯狂闪,自己也被困住了。


这些事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在他们不按常理出牌时,他们的家长总会以"年纪小不懂事" 为借口来包容孩子的过错,可这是对孩子过分溺爱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熊孩子背后有个熊大人》一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好习惯不见得会传代,但坏习惯一定会遗传。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为有个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样。"《三字经》

也有一句"子不教,父之过",在大人纵容孩子过错的同时,也并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让他们在下一次的时候变本加厉,年龄小并不是借口,孩子总会有长大的一天,若不趁早改正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只是害了孩子。


言传身教,正确教育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并且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强烈、深刻的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的行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每个人儿时都有调皮、好玩的时候,但是调皮超出一定限度时,那便是"熊";"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纵容孩子,没有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没有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不能过度溺爱孩子。"温室里的花朵"原指不像自然生长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在人们精心呵护下长大。现在大多指娇生惯养的孩子,位置条件太过优越,成长环境过于幸福。身为父母我们尽力给孩子最好,把爱全部交于孩子。可是,这不是爱孩子的行为,有时过分的溺爱只会让孩子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给予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在孩子幼时,我们会替孩子决定一些事情。但随着孩子年龄的慢慢增长,他们也拥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想法替他们做决定,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过多干涉孩子的思想,只会让孩子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

·文明礼貌用语。在孩子还没有接触外界社会之前,他们的行为、言语主要来源于父母。我们的言语,也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词汇,所以注意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教会孩子要勇敢承认错误。在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也会犯错误,但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耐心的劝导。若一开始就大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因为犯了错误可以及时改正,可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让错误一直错下去是最可怕的事。

·不能随意触碰他人的东西。从小我们就要培养孩子"不能随便碰他人东西"的意识,在使用他们物品前应该询问物主的意见,在对方同意后才能使用。且要善待他人物品,不能损坏、丢失。


"他还小"并不是孩子犯错的借口,我们要学会正确的教育孩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们的成长,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会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我们也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现在我们能力去保护孩子,但是我们不能保护一辈子,他们未来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完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467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