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话大语文 | 古代学霸的必杀秘籍!过年来看对联咋回事儿(上)

文话大语文 | 古代学霸的必杀秘籍!过年来看对联咋回事儿(上)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小童和大家讲故事的时间。这几天有好几个小朋友来问小童:我们二年级语文课本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里有几个对联,它们的背后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吗?今天小童就来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对联的趣事。

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首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句话的特点呢?比如说他们都是两个一组的,像“一对儿”好朋友;再比如说,他们这一对儿句子里的字数是一样的,而且读起来,有点像我们背过的古诗,很好听。对啦,小朋友们找到的这几个特点都很准确,这几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联”。

对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也叫对对子、对句,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两两相对的语句。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呢?对啦,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贴上写着吉祥话的大红纸,这就是春联。还有很多古代建筑大门口挂着两块刻着字的木牌,这就是楹联。它们是对联的不同种类。

春联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武侯祠楹联(来源百度百科)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那什么是对仗呢?小朋友们看过古代皇帝出游的时候带的仪仗吗?不管是打扇的、执旗的还是护卫,都是左边一组、右边一组,两两相对,一同行进,护卫着中间的皇帝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宋代《大驾卤簿图书》

图片来源百度知道

这样的结构非常对称。古时的先祖们认为对称的物体就是美的,所以就把这种对称推广到很多地方,不仅用在建筑上、礼仪上,也用到了语言上,所以就有了对联的最基本要求——对仗工整,要求名词和名词相对、数字和数字相对、动作和动作相对、颜色和颜色相对,而且同一类的名词要和同一类的名词相对,所以也就有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好记忆,因为小朋友只要记住他们都是两两一对儿的好朋友,每个词都只要找到好朋友,就能方便你记住啦。

下面小童来考考你。比如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句话是:“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能不能说成“绿柳对桃红”呢?看上去好像意思也很对,但是却不符合对仗的要求,因为对仗要求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柳”和“桃”都是树木,是可以成对的好朋友;“绿”和“红”都是颜色,也是可以成对的好朋友。他们组合的结构“树木+颜色”也要和“树木+颜色”这样的结构成为好朋友,所以就是“柳绿”对“桃红”,而不能是“绿柳”对“桃红”。

说完对仗,再来说说什么是“平仄”。平仄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字的声调。“平”的本来意思指平直,“仄”指曲折。我们古代中国人说话规定了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把第一种声调几乎没有变化的叫作“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统一称为“仄声”。但是语言也是像世间万物一样会发展变化的。中国的汉字历史有几千年,汉字的声调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三声上声、四声去声,和过去的平仄发声有一定的不同。为简单起见,小朋友只要记住现代汉字中发一声和二声的都是“平”声,三声和四声的都是“仄”声。

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求“平仄相对”,也就是上句是“平”,下句就要“仄”,上句是“平仄平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仄平仄平仄仄平”。不过呢,因为刚才讲到,我们现代汉语的平仄发音和过去不一样了,所以很多对仗的平仄音没有那么严格,只是对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有要求,也就是说第一句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第二句最后一个字要求是“平”。

而按照过去习俗,中国文字是竖着排列、从右向左读的,也就是说右边的是上联,结尾是仄声,左边的是下联,结尾是平声。小朋友过年帮助爸爸妈妈贴春联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上下联贴反了哦。按照这个规则,小朋友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上的对联顺序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贴春联了,你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吗?》作者:煮酒君

图片来源百度知道

刚才小童给小朋友讲的对联,还是古代小朋友的必学功课之一呢。围绕着对对子,发生了好多有意思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小童再专门给小朋友讲一讲。

传送门

写出“鹅鹅鹅”的骆宾王,后来都做了些什么?

先有姓后有氏,你的姓氏里藏着中国历史

姓氏姊妹篇:外国姓名趣谈

龙袍上的“密码”和衣冠上的“禽兽

傣族:像孔雀一样美丽的民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4318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