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文旅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旅游行业队伍,是夯实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山西省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大约310余万人,而持证导游只有1.5万人,初级导游占比较大,中高级导游非常紧缺,旅游接待服务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等突出问题。同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偏少,特别是旅游专业毕业的人员短缺,从业人员素质结构比例明显失衡。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但是由于缺乏明显的倾斜政策,我省旅游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经费短缺,师资薄弱,教学设施设备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关注自身生存多、考虑自身发展少,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破解我省高素质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困境,需要从旅游教育源头抓起,建立本科旅游学院,是加大旅游人才培养输送力度的有益路径。目前,部分省份在推动本科旅游学院的建设上已经做出先行探索,四川旅游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先后建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目前也计划升格,均为当地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为我省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思路和经验。
为此,我省应紧紧抓住填补空白类院校的有利契机,对我省本科类旅游院校的发展谋篇布局,加快补齐短板。
为此建议:
一是借壳升格。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是我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高等职业学院,更是省级层面唯一的一所专门旅游院校,借助国发42号文件的国家政策支持、山西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与C9高校合作的契机,建议在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办学的基础上,启动筹建山西旅游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作。
二是整合现有旅游教育资源。目前,山西旅游教育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办学体系,高等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少数院校内设的院系,职业教育多集中在高职、中职和职高学校,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特征。山西旅游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申请和筹建,应积极依托我省旅游发展大会省际交流平台,有效整合集聚高层次旅游教育资源,推进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集聚地的建设,发挥好旅游人力资源高地效应。
三是坚持面向市场办学。旅游企业是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积极发展全域旅游,以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为重点,是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因此,筹建的山西旅游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方面,应更加重视面向市场的办学能力,坚持市场导向,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整体谋划学科体系、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要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共享共建,实时跟踪企业岗位和旅游业发展前沿技术,开拓发展空间,满足各类旅游企业对高层次、多元化、差异化人员的需求。
建立文旅本科院校,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市场运作,整合各方资源,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省旅游教育发展的道路,切实为山西文旅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高素质从业人员的基础支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4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