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是善良忠诚的哈桑对阿米尔少爷的承诺,是责任,是守护,也是担当。
哈桑具备一切美好的品质。他心性单纯善良,心胸宽广,无私奉献,用有限的生命最大程度呵护了主人的幸福,是忠诚,是守护,是无私的奉献。
但是人性复杂,有些善良终究会被辜负。
十二岁那年,一场追风筝比赛改变了阿米尔和哈桑的命运。
长大后的阿米尔如同一只高高在上的风筝,遨游天际,看似自由自在,却陷入往事的泥沼,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就是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年少时期,天真懵懂,有时做出的选择,将影响一生。
生命短暂,不断的追逐,我们终其一生在寻找和守护什么?
顺应天性,拒绝扼杀孩子的潜能
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所以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阿米尔热爱读书,喜欢阅读过世母亲留下来的书籍,有创作天分。诗歌比赛获胜,父亲态度冷漠,甚至不喜,对于喜欢埋首诗书多过打猎的儿子,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阿米尔的父亲希望孩子是真正的男子汉,面对危险应该挺身而出,捍卫权益。他认为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
为了培养孩子兴趣,激发对足球的热情,爸爸替阿米尔报名参加球队,等到他意识到孩子没有任何运动天分,他又开始试着把孩子变成一个热情的观众,最后发现孩子对观众也不感兴趣,才黯然放弃。
作为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拒绝扼杀天赋。
不被肯定的孩子,必然不能成为父母所希望的人
罗兰曾言,父亲的教育方法是鼓励,而不是逼迫和苛求。是随我们的个性发展,而决不是强迫把我们铸成固定的模式。
十二岁的阿米尔平时很少跟父亲说话,更别提和父亲多多亲密的接触,他甚至觉得父亲多少有点恨他。
面对儿子亲眼目睹骑士掉马,被马蹄践踏场景害怕而哭泣时,父亲面对儿子极度胆小的事实感到无比失望。
阿米尔创造一篇小说,跑到书房想要分享给父亲,父亲继续盯着他,丝毫没有要看一看的意思。
在他生命的大部分时光,对父亲敬若神明。可是那一刻,他恨不得能扯开自己的血管,让他那些该死的血统统流出身体。
阿米尔缺乏父爱,不被喜爱和珍视,人性的心灵逐渐扭曲,他听到父亲和拉辛汗的对话。
“我根本不是那个样子的。跟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也没有像他那样的。”
不被父母肯定和鼓励的孩子,内心自卑,自然无法成为他期待中的人,试问一个孤独寂寞,时时刻刻渴望得到父亲关注的男孩,愿意为了得到父爱做出一切牺牲的男孩,如何成为勇敢保卫自己权利的人呢?
友谊建立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
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哈桑和阿米尔十二岁以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起玩耍,他们是关系亲密的主仆,然而绝对不是朋友。因为一个是饱受歧视的哈扎拉人之子,一个是身份高贵的富家少爷。
奇怪的是,我也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无论如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
无关乎这些事情,因为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没有。
阿米尔羡慕哈桑与生俱来的运动才能,羡慕爸爸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更羡慕他什么都不用做,就得到爸爸的爱护。
嫉妒此时如同野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地扎了根,发了芽。
追风筝比赛那天,阿米尔决定要成为冠军,让自己成为父亲心中骄傲的人,他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哪怕将灵魂献给魔鬼,在所不惜。
在追风筝比赛中,阿米尔成功的成为冠军,哈桑去追代表胜利的风筝,遇到曾经为了保护阿米尔得罪过的阿塞夫。
那小巷是死胡同,哈桑站在末端,摆出一副防御的姿势: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有一堆破布瓦砾,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在冰冷的巷子外面,阿米尔赶过来,躲在角落里,亲眼目睹哈桑保护风筝,而被阿塞夫强暴。
他有机会上前阻止,却跑开了,残忍的跑开,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
看!孩子的心灵也并不是单纯无瑕,他们在父母的冷落下,催生残酷的花朵。
隔在两人脆弱的友谊之间是种族的歧视,是身份地位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阿米尔心灵深处的瑕疵。
哈桑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他单纯的心灵像面镜子,映出世间所有的善恶,他永远无法伤害任何人。然而人性复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值得信赖和考验。
他正直善良,面对阿塞夫,即使心里害怕,却还会为了主人挺身而出,甚至做出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世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秉性纯良。除了告诉孩子善良,还要让他们明白世间有魔鬼和丑陋,没有善良的底线,不会赢得尊重和感激,友谊建立在平等的心灵基础上。
真正的友谊,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友谊才会天长地久。建立在不对等关系上的友情,脆弱的像是泡沫,一碰就破。
伤害从来没有底线,父母的漠视是魔鬼的推手
嫉妒的人如同魔鬼,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自己会做出什么
阿米尔认为世间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夺得父亲的宠爱,他选择牺牲哈桑。
得到父亲梦寐以求的关爱,他得到短暂的快乐,然而夜里却被窒息的愧疚弄得夜夜失眠。
以铜为镜,可以知得失,哈桑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时时刻刻让阿米尔看到丑陋不堪的自己,他无法面对哈桑,甚至不由自主的躲着他。
没有人倾听他诉说心里的声音,父亲的爱弥补不了心灵的空虚。或者父亲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他的冷漠,缺乏的耐心,再次不经意地成为哈桑跌向悲剧的命运之轮推手。
是的,我们的阿米尔经过种种的尝试,无法缓解内心的痛苦,他决定采取偏激的方式,诬陷哈桑偷走自己生日礼物,成功的将造成痛苦根源的人赶走,独占父亲的爱。
孩子小并不代表他不懂,在世俗的言语和冲击下,塑造了奇异的世界观,他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对他人有怎样的影响,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更好的结果,如果父母缺乏引导和关注,只会酿造更大的悲剧。
善行弥补罪恶,坦然面对,是最好的方式
忘却,不过是为了缓解痛苦的自我欺骗
伴随哈桑的离开,时局战乱,阿米尔和父亲迫不得已离开阿富汗,前往美国。
经过二十多年的生活,他学业有成,成为众人眼中年轻有为的青年,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也坚定理想,不愿背负父亲的期望过日子,开启创作之路,成为畅销家。
他获得了众人眼中的幸福,却无法摆脱往事。
拉辛汗的电话,让他踏上前往故乡的道路,哪儿有成为好人的路。
阔别二十六年回到故乡,那里已经被塔利班占据,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是他的弟弟。
阿米尔这才知道,引以为傲的父亲睡了阿里的太太,也得知哈桑结婚生子,生了一个孩子叫索拉博。
哈桑为了保护他父亲留下来的房子,被塔利班分子无情地枪击,孩子送到孤儿院,拉辛汗请求他找到那个孩子,并照顾他。
阿米尔突然得知太多的真相,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但是最终选择坦然面对,寻找失踪的侄子。
索拉博被塔利班的人带走,成为伶人,阿米尔历经种种磨难,看到如同失去灵魂般的男孩,他心痛的几乎无法呼吸,他决定救走男孩。
命运轮回,悲剧再现,塔利班头目是当年欺负哈桑的阿塞夫,他轻蔑地向阿米尔提出挑战。
阿米尔被暴击,几乎丢失性命,然而此时他得到真正的快乐。等待了二十六年,他选择坦然面对,承担早该承受的。
命运是宽容的,也是善良的,阿米尔被击倒在地上,当年被他辜负哈桑的儿子,践行他父亲对阿塞夫说的话,用弹弓射向他的左眼,让他成为独眼龙阿塞夫。
坦然面对,总比自欺欺人强,遗忘是自我欺骗。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父亲看起来正直无双,年轻的时候也干了不少荒唐事。乖巧美丽的妻子曾经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父亲用善行弥补罪行,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阿米尔历经磨难将索拉博带到美国,像哈桑当年守护他一样守护那个受伤的男孩,用一生来实现他的救赎。
愿世间所有善良都不被辜负
人是世间最复杂的动物,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善恶的判断在不同的场景下变得不同。追寻的风筝象征着不同的意义,它代表着亲情,友情,责任,担当,勇敢。
我们从阿米尔身上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幸运的是阿米尔得到了救赎。
拉辛汗说,善良的人才会感到内疚,但这并不是可以原谅自己的理由,阿米尔选择责任和担当。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善良的人总是容易受到更多的伤害,但这并不代表面对别人遇到危难,我们要漠视。
只是世间万物,人有善恶,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才能保护你的家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