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过节开心消费小心

过节开心消费小心

/ 本报记者巴家伟 /

再有一个多星期就要过春节了,各类年货、礼品、餐饮、网购、旅游等活动将迎来消费高峰,伴随而来的消费纠纷也将增多。市场监管等部门根据近年节日消费特点,向广大消费者发出五大消费警示——

春节出行要保存好凭证

通过网络方式购买飞机票、火车票要选择正规的官方网站,要仔细查看退、改、签和保险等相关费用约定,保存好相关交易信息凭证。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订住宿,要与经营者核对配套服务、入住及退房时间、退订条件等。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时,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并加盖旅行社的公章或合同专用章。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旅游费用中所包含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行程、景点、交通、食宿安排及标准、购物次数、转团、拼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基本内容。如接受自费项目,必须与旅行社签字确认。要妥善保存好合同、发票或收据及行程计划。

订年夜饭弄清收费项目

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特别注意区别定金和订金,二者有本质区别。

大连各酒店推出的年夜饭一般都是固定套餐,标准一般从一千元左右到四五千元不等,少不了全家福、红烧海参、清蒸鲍鱼、盐水大虾等高档海鲜食材。消费者不要被花哨的菜名迷惑,同时弄清具体的收费项目,如是否可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开瓶费、包间费等。要保留好预订票据、书面协议、收据、发票等凭证,以便在权益受损时方便维权。

网购快递最好当面验货

首先,网购应尽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网站,不仅要看卖家的信誉等级,更要看买家的评论;其次,要问清售后服务的具体细节,保留相关网络聊天、交易证据等;第三,收到食品后要检查食品包装及食材质量。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如生鱼片、预拌色拉等)、冷加工糕点(如含奶油糕点、提拉米苏蛋糕)等高风险食品。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随着快递物流业务量增大,不少骗子利用消费者不当面验货的习惯,向消费者寄送空包裹或劣质商品,然后利用快递到付业务对消费者进行诈骗。因此,消费者在接收物流包裹时,一定要核验是否为自己网购的商品,不要接收来路不明的快递,对到付的包裹最好当面拆包验货,防止上当受骗。

买年货要选正规商家

备置年货应选择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采购食品,并索取发票、购货小票等凭证。选购预包装食品时应查看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不要购买不新鲜的水果、蔬菜、水产品以及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

对于节日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要留意商家是否明码标价、是否虚假打折,推送的优惠券等是否设置附加限制条件,购买贵重物品更要三思而后行。要妥善保管票据证明,如果发现质量、服务等问题,可与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要及时拨打当地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依法维权。

孩子游乐安全多上心

假期中,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在乘坐游乐设施时都要注意安全:一是乘坐前观察是否有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大型游乐设施定期检验周期为一年,设备应张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二是乘坐前仔细阅读乘客须知,了解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乘坐要点。三是乘坐时要系好安全带、扣好锁紧装置。四是乘坐时一旦发生故障,不要乱动或自己解除安全装置,应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41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