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豪赌,也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长跑,所以创业者不可以只凭借满腔热情就进行创业,还需要在创业前进行许多学习及准备工作,并且需要了解较多的创业失败经验,避免走上歧路。我查看了许多创业失败的事例,总结出了以下创业者容易犯下的三种错误:
1、没有做好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是创业的核心,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创业很可能走向瓶颈。而在创业道路上,前期准备犯的错误包括忽视竞争对手,资金储备不足等。
a、忽视竞争对手
有许多厉害的大型公司都曾说过不用关注你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不值一提。但是了解竞争对手,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了解用户的途径,从竞争对手的创业方向和过程,可以吸收到很多经验。如果不去关注竞争对手,就是一种鸵鸟心态,相当于把自己封闭起来,然后自我感觉良好,走过许多的弯路。用户在竞争对手的消费相当于让创业者看清用户更加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东西,就比如某个商品的市场表现好,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它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用户的需要。关注和了解竞争对手后,先是照抄一些模式,然后再观察用户在使用产品背后的需求和评价,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融入到自己的产品里。
b、资金储备不足,盲目借钱去创业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创业者都会盲目借钱创业。想当初马云就是在身边人都不相信网上购物的情况下,找身边各种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多创办的互联网商业公司,成就了如今的阿里巴巴;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也是靠集资而来的2万多开始创业,创立了华为公司。而在这样的前辈的事迹引导下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既没有强大的决心也没有完整的资金链条就盲目创业,甚至不惜靠贷款创业。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借钱创业成功者”与“借钱成功失败者”的比例,将大量资金浪费在了对公司业务没有根本性帮助的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上面,既没有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创业,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也没有赚回本。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指出,资金不足依然是年轻创业者们最主要的障碍,也是导致创业失败的重大因素之一。在创业失败率超过90%的今天,许多创业者前仆后继,稍有不慎就容易欠下庞大债务,增加家庭负担,更严重的是不惜挺而走险,向高利贷借钱,毁掉人生。
2、不想花心思招聘核心人才
设想一下,公司如果要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全新业务,需要一些新的人才,会怎么做呢?有一些创业者,宁肯花一个月5000元人民币的工资招两个应届毕业生,也不愿意以同等金额招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在创业者认为,两个人做的事加起来比一个人多,很划算。但事实上,他付出的各种隐形成本远大于显性成本,新手上路,创业的各种弯路他会一点不差的走个遍,造成的失误也是公司承担。而有些人会去说了,我是创业,我没钱,我不可能雇那些优秀精英,那并不符合实情。有些不切实际的创业者,要求一群新人去做有经验的人才会做的工作,做不好就把责任全推到员工身上。关键是,新员工的能力有限,做不到力不能及的事情,相当于赶鸭子上架。也有人会想:我可以培养他啊,事情慢慢来。但是创业不可能等待那么长久的创业空窗期。所以创业一开始就必须找到由各种能力强的人组成的团队,没有找到就继续找,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才支撑,创业的步伐会越走越慢,越走越艰难。而且面对不熟悉的领域,创业者常常低估了达成目标的难度,而又高估了员工学习的速度。举例来说,同样是拍电影,文艺片和商业片,爱情片和动作片,动画片和真人片,需要的导演、团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忽视了其中的差异,非让拍爱情片的去拍动作片,最后拍出来的有可能是爱情动作片。
3、不相信管理
管理在创业过程中不重要吗?答案就是很重要。如果创业者他认为管理不重要的话,那他经营的公司就是一团糟,像团乱麻。有些创业者会对所有不符合心意的事情,甚至各种微小的细节指手画脚,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但是这是不懂得放权管理。如果公司管理的员工数量较少时,问题可能不算明显。可公司有了几百人的时候,问题立刻出来了,因为作为一个CEO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管,如果非要去管理的话,时间久了,大家都不把事情当自己的事,只把事情当成是“老板的事情”。有些创业者还会拒绝在公司搞绩效考评和职级评估,但是会有员工需要来自公司的反馈,他们需要可预期、有节奏的成长反馈,所以绩效考评和职级评估必须有。有些创业者会觉得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先进、很超前,那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只是公司小而已,但如果公司人数多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学习大公司的做法,而不是固执己见。而且管理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如果没有足够经验就想搞创业,很容易走很多弯路。
在创业中,既要有超前思想,敢于去做,也要有应变能力,能及时完善公司中出现的漏洞。如若能避免这三种错误,就能在创业中减少较多不必要的麻烦,让公司更快的发展壮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2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