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黑山镇樊川村,地处大山深处,零零散散的住着几户人家,赵仁扣就是其中的一户。一间老房、门前的小院子、自然生长的几颗杂树以及田间的三亩地是他的全部财产。这些财产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赵仁扣一家人来说,是他们拼命想要留住的东西。1月6日,赵仁扣和老伴穿上了公益协会送来的棉衣,对着镜头笑得无比开心,好像之前生活带给他们的心酸、痛苦都不曾有过,更多的,是柳暗花明的希望。
赵仁扣今年69岁,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农民,和老伴以及患有智力障碍的孙女鑫玉生活在这大山深处。赵仁扣有3个儿子,都在外省打工。鑫玉是老三赵志勇的孩子,除鑫玉之外,赵志勇还有两个孩子,鑫佩和玉佩,而鑫佩和鑫玉是双胞胎,同样患有智力障碍。2018年11月份,迫于生活的压力,鑫玉妈妈离家出走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鑫玉爸爸边只能打工边照顾着鑫佩和弟弟,留下鑫玉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鑫玉今年14岁,因早产导致大脑发育不全,在鑫玉上一年级的时候,家人发现她反应迟钝、行为奇怪、与人交流存在障碍,后经西京医院确诊为脑瘫患者。现在鑫玉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会经常尿床、失眠、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自残,打爷爷奶奶,所以每天都需要吃药控制,而孩子的药费从何而来,是赵仁扣天天发愁的事情。
赵仁扣家里种了三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年收入1000多块钱,家里低保等补贴收入1000元左右。平时赵仁扣会在农闲的时候,打点零工,一年赚500元左右。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也渐渐干不了重活。本应该安享晚年的赵仁扣,却每天顶着鑫玉每月1000元的药费和生活的压力负重前行着。尽管这样,赵仁扣和老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鑫玉,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鑫玉,只要一有钱,就赶紧给鑫玉买药。
而就在这时候,按照国家的政策,赵仁扣老家的房子即将要被拆了。房子拆了之后,国家会分配城里的房子给他们。赵仁扣说,如果房子拆了的话,他就会在这块搭一个棚,和老伴孩子住在这儿。城里的房子老三会住,也会叫赵仁扣去住,但鑫玉随时随地要上厕所,去城里完全不方便,也会打扰街坊邻居,在这里是最合适的。拆房,仿佛是压倒赵仁扣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儿住了一辈子了,他不敢想象,不住在这儿,以后该怎么办。
但命运总会眷顾他们,生活也不会一直苦下去。今年年初,政府考虑到赵仁扣家的特殊情况,决定拆一半就好,留一间房子,让他们一家人安心地住在这里。听到这个消息后,赵仁扣开心坏了,像小孩一样在院子里面转着圈圈。“我觉得我给国家添了大麻烦,不拆房子真好,城里对我来说太麻烦了,我和老伴、孙子都习惯了住在山里,住了一辈子了,舒服的很,不想走,以后就留在这儿了。”赵仁扣笑着说道。
收到公益协会的新棉袄后,赵仁扣和老伴迫不及待就穿上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喜庆。在近70年的人生中,这是他们老两口第一次穿棉袄,赵仁扣老伴看着身上的衣服,轻轻地摸着说:“衣服好看,我也喜欢的很。我们现在老了,穿啥都行,很多衣服都在城里面的垃圾箱拾的,只要合身我就穿,不讲究。现在有棉衣了,真好,起码近几年不用从垃圾箱里面捡衣服,能好好的过个冬了。”
赵仁扣的本子上,稀稀落落地记了好心人捐给鑫玉的钱,这些钱绝大多数是网友看到新闻后,特意捐的钱。赵仁扣看到大家的捐款后,感动不已,他坚定地说:“这钱我们不花,留着给孩子看病,孩子现在喉咙有炎症,我想好好种地,再攒点钱,到时候给娃做手术。等到明年的时候,我准备再做个锅灶和炕,把房子好好收拾下,我相信,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2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