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考了高分家长却难高兴,96只是平均分,辛苦一学期还倒数咋办

孩子考了高分家长却难高兴,96只是平均分,辛苦一学期还倒数咋办

最近发现一个新词儿:神兽。妈妈圈里最近讨论最多的就是你家“神兽”期末考试多少分?再过十来天就将迎来2020年春节,中小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与80后上学时不同,当时拿到期末考试分数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的考试分数差别非常明显,从60到100都有分布,而且90分以上绝对是好成绩;现在的孩子成绩区分度却非常小,一个班38个孩子,数学语文两门课加在一起,只有1人的语文成绩在90分以下,数学语文满分人数都有10多人,班级平均成绩96.5在全校只是中等水平。

中小学考试难度并不低

说不好是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孩子变聪明了,还是题目变简单没有区分度了,抑或是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一年级的考试试卷我看过,老实说个人觉得还是有些难度的,比如语文已经有了短文阅读,看图写话,数学有了三个数的连续加减,而且不是单纯的算数,而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图形进行推断,这样的难度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但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实实在在打了我的脸。

中小学的学习难度也不低

回想孩子上学的第一个学期,因为没有上过幼小衔接班,刚开始的时候特别不适应,连正确握笔都困难,写好字更是奢望,每天回家就开始折腾作业,但是由于不识字,不会写字,每天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帮助他学习如何握笔,如何正确坐立,如何下笔写字等看似基础的问题,因为对拼音不熟悉,每天录音打卡的作业都是一种煎熬,一段一两分钟的录音往往需要一小时左右才能完全满意。


中小学的学习强度促成了考试成绩的优秀

从一年级开始,每学一课老师就会听写,没学完一单元就会进行单元测试,学习的强度和压力一点不亚于高年级学生。最开始班级孩子的差别特别大,有的孩子绝大部分时候可以做到95分以上,也有不少同学最开始连分都拿不到(不及格),考得不好的孩子家庭作业往往会多出几倍,在这样的反复练习和强化下,于是就有了期末考试全班平均成绩超过96分的情况。

如何看待中小学考试分数

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的意义在哪?虽然学生的成绩差别不大,但有一点,不同学生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部分孩子已经能够结合拼音独立完成课外书的阅读,而且已经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而部分学生还很难做到这一点,很多作业的题目都需要老师或者家长帮助阅读才能理解。这也可能是今后在其他方面拉开差距的基础。

除此之外,考试分数能够反映的东西实际上是非常有限,一是目前所学的知识点较少,二是在学习过程中,所有学生实际上都经过了反复练习,知识的运用也不需要特别多的技巧,依靠强化记忆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小学阶段注重学习习惯养成比成绩更重要

所以不管现在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成绩水平,家长都没有必要过于在意,更应该关注孩子是否养成独立完成作业,自觉学习的习惯。不少一年级孩子从完全懵懂的状态到能够跟上老师教学的思路,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首先是克服了心理上的压力,没有因为学得不好而放弃,也没有因为个别老师的高要求而感到气馁;其次,他们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把与部分同学之间的巨大鸿沟实现了填平;第三,部分孩子已经表现出超强的韧劲,也学会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碰到困难主动求助的学习方式,这其实应该是小学三年级之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只用了一学期就已经办到。从任何一方面来说,他们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奖励。

但是从几张图片中可以看出,不光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的老师实际上也是非常关心考试成绩的,根源上来说还是应试的成分较浓,毕竟从初中开始,学习成绩就已经是选拔的主要标准,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无法进入高中学习。目前的选拔制度决定了分数的重要性,但是还是希望,所有人对分数的追求可以来得稍晚一些,可以给孩子一定时间和空间来养成行为习惯,把学习变成一个自然的事情,而非一直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和指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169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