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朋友提到她在读幼儿园的儿子,有一天回家后一本正经的问她,“妈妈,咱们家有几套房子呀?我们班的小江把房产证带到班里去给大家看了,他自己都有两套房子,我有没有呀?”我听后大吃一惊,让我不禁深思,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炫富”这种行为,真的越来越幼龄化了。
相信不少家长都发现,如今身边的孩子看起来年龄小小的,可是攀比炫富的心却很强!比如有的孩子会对别人说:“我的鞋子都是XX牌子的,我从来不穿杂牌子的鞋子。”对家长说:“爸爸,我不想要这个书包,其他小朋友用的都是拉杆箱书包,我也想要一个。”有的家长也会很困惑,我平时没给孩子灌输攀比思想呀,怎么孩子就虚荣心这么强呢?
别小看孩子们的这些问题,如果家长重视不够、引导不当,长大后这种攀比心理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促使孩子走上弯路。
孩子为什么会互相攀比?
1、孩子竞争意识的发育和体现
当孩子走出家门,进入到校园,到社会之后,攀比之心无可避免。比如说,看到同伴漂亮的裙子,会想要,看到同伴笔袋好看,也想要,当自己的玩具比别人的要好,莫名就会觉得开心骄傲,洋洋得意。其实,这些都是真实朴素的情感流露,喜欢别人的好东西,当别人羡慕自己的东西时会得意,这都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只是孩子不甘落后于别人的一种竞争意识,一种好胜心理,也算不上坏事。
2、对家长言行的模仿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一个孩子看到父母间相互攀比时,他也会有样学样。比如说大人在讨论谁家买了别墅,谁家又买了豪车时,以为小孩子小听不懂。,但其实孩子是能听懂的,甚至热衷于模仿。
盲目的攀比,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3、自信心较弱,渴望被关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都在增强,小孩子也是如此,比如说今天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梳了一个别致的发型,换上新的鞋子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同学朋友间讨论的资本,当然,也能收获到别人羡慕的眼光。
其实,细细想来,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是孩子想要获得别人的注意和羡慕而已。但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东西不如人,就非要一争高下,又或者因为自己的东西比别人的好,就觉得高人一等。那么,这样的攀比心理就值得警惕了。
当孩子攀比时,这样做只会伤害了孩子
经常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这些情况,孩子看中了某样东西。就跟妈妈说。班里的同学都有,自己也想要一个。然后妈妈就会说:“一天到晚都只知道比吃比穿,成绩怎么不跟别人比比?从小就知道追求名牌,都快养不起你了。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渴望,与家长的心,越离越远。
当孩子攀比时,父母该如何做?
1、以平常心对待攀比,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
当小朋友之间相互攀比时,其实他们只是觉得别的小朋友拥有的东西,自己也应该有,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什么叫名牌,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东西是否适合自己。
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和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分析,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想要。有时候,一个价值几百的玩具和一个水坑,在孩子眼里,都是一样好玩。他们想要的是快乐,而不是玩具背后的价值。而且,孩子之间的攀比,还会影响和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得不偿失。
2、弄清攀比的原因,让孩子付出努力换取想要的东西
引导孩子思考,想要购买这个东西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真的需要?弄清原因之后,和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比如孩子想要买一个玩具小熊,但家里面已经有一个了,这时你可以跟孩子说:“宝贝,我们这个月已经买过玩具了,如果你想要买下这个小熊,那么,只能用下个月买玩具的钱来购买哦!下个月就不能再购买玩具了哟!”或者说:“你可以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来挣取工资,等挣足够钱后就能买这个玩具熊了。”这样的做法是让孩子明白他每一件物品,都来之不易,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等他下次再提要求时,就会更谨慎。
3、引导正确的“攀比”方向
当代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在他小时候,也特别羡慕那些家里面很有钱的同学,但他母亲发现他这种心里后跟他说:“我们家经济不如别人,不要跟别人比吃穿。”陈建功问:“那我跟他们比成绩可以吗?”他母亲说:“读书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用来“比”的,你得把读书、学习,思考、创造,都变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将读书当成一种兴趣,提升自己的能力。”
陈建功母亲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家长借鉴学习。
(1)坦诚地告知孩子家中情况
也许是父母的虚荣心作怪,有时候总是不肯承认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但事实上,家长需要正视这个问题,这样对孩子说更合适:“宝贝,每个人生来不同,每个宝宝能拥有的东西不一样,具备的能力不一样。所有,爸妈的能力有限,不能像XX一样给你买名牌衣服鞋子等,但爸妈会永远陪伴着你,爱你。”
(2)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宝贝,攀比并不能让我们获得生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果你真的要比,那么,爸妈希望你能多和别人比比努力的程度,而非物质的比较;也可以跟昨天的自己比一比,看看是否更进一步了。”
让孩子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比别人强的一面,都有拥有幸福的权利!
攀比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得好,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动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9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