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西四路口(地铁1号线、4号线五路口站),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建筑,主楼为三层八角形、两侧由二层的矩形东翼楼、南翼楼簇拥而成,中楼后一层连着一个八角大厅,整幢楼顶都是用美国淡红色凹楞铁皮覆盖,这便是当时西安设施最好、见证了西安事变的西京招待所。
俯瞰西京招待所 图/@张宇明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凌晨5点,东北军向华清池发起攻击的同时,负责西安城内行动的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也开始行动,他们冲进西京招待所,扣押了陈诚、卫立煌、陈调元、蒋作宾、蒋鼎文、朱绍良等诸多军政大员及家眷和随从,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积极铺垫。虽然这里目前闲置,但其历史意义依然重大。游客也可通过《西安事变》、《延安颂》等影视作品一睹西京招待所风貌。
西京招待所主楼
五路口向南(地铁、公交大差市),大差市向东建国路向南约200米,路东有一个小院,便是张学良公馆。张公馆位于金家巷5号,原来院门开在巷内,院内东西向有三栋西式洋楼,建筑上分别有A、B、C等标识,东边A座为警卫及工作人员住所;中间B座稍显特殊,屋顶融入传统元素,中西合璧。中共代表团与张、杨会谈及与南京政府代表谈判多在此楼;C座是少帅办公及夫妇的住所,厅堂分明。
张学良公馆现为建国路60号,由三座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构成主体建筑。这里是爱国将军张学良曾经的居住地,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地。
张学良公馆
与张学良公馆一巷之隔(北邻)是时任国民党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的高桂滋公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当天蒋介石被送到新城黄楼,两天后,蒋介石又被迁送到张学良公馆旁边的高桂滋公馆。蒋介石在此住了十一天,这十一天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尴尬、最难熬的十一天。
高桂滋公馆
坊间有个传言,说蒋介石入住高桂滋公馆时,高桂滋正领兵在外作战。西安方面派人找他,说有人要借您的公馆一住,他火冒三丈说:“公馆刚刚盖好我还没住过,就有人要借,不借!”当来人说借的人是委员长、是各方面的意思时,他说:“那就借!”高士洁笑着否认了这个说法:“不可能,当时父亲在外打仗,不可能获悉这边的消息,而且张学良犯不着为了借房子还在那么紧张的时候特意派人给我父亲带话。据我所知,高公馆当时尚未完全竣工,我表叔贺善培负责监督修缮工作。张学良派他的副官长谭海来找表叔,交给他一张张学良将军写的便条,说要借公馆一用。表叔欣然允诺,但内部装饰尚未就绪,怎么办呢?只见张学良的部下们迅速搬来家具,布置房间。表叔好奇问士兵接待何人?士兵说是蒋介石。表叔一听就笑了,说‘委员长要来住就住呗,还写什么借条!’他哪里知道蒋介石是来做‘阶下囚’的啊?”不过高士洁透露,“西安事变”前夕叶剑英前来西安会晤张学良时,中共中央曾派员和高桂滋进行联系,高桂滋欣然同意中共代表住进自己的公馆。后叶帅在四合院的二号院北房中住了近一个月。
高公馆里达成停止内战六项协议。时也,运也,命焉?魏征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然,历史无假设,昨日不可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倒行逆施者终难摆脱成王败寇的铁律。 从西安兵谏看,莫不如此。
西安事变遗址还有西安青年路上的——止园别墅。1934年,杨虎城主政陕西时,买下了青年路的这块土地,开始修建别墅。杨虎城在这座别墅里居住的时间不长,“西安事变”爆发后,1937年杨虎城便离开西安去了国外。不过,这座见证了历史转折的民国公馆却留存了下来。
止园别墅
还有新城黄楼,新城黄楼位于位于陕西省人民政府院内,因其通体黄色而得名。它建造于1927年,全楼为砖木结构,是由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和六座俄罗斯亭式建筑联袂而成,极具民族特色。
黄楼
黄楼最初是冯玉祥将军为自己建造的督军署,后来改成了西安绥靖公署。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就是在这里策划发动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为国共双方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立下至伟奇功。蒋介石被强行从临潼带回西安后,曾在黄楼东厢房“小住”了三天,然后送到高桂滋公馆。蒋介石离开当日,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成立,其下设的政治设计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就在黄楼会议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9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