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ri-la
月光之城——独克宗古镇
在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里,香格里拉是一个雪山环抱的地方,蓝月山谷中那状如金字塔的卡拉卡尔雪山高耸入云,吸引着到来者的目光和心灵。而在藏传佛教关于香巴拉的传说中,神秘的王国是一处由雪山围成的八瓣莲花之地。在虚幻与巧合之间,人们找到了香格里拉,美丽的牦牛高原(中甸)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雪山环抱,鲜花满地的香格里拉八瓣莲花草原像一位美丽的张开双臂的神女,敞开心扉,展示着她绝色的姿容。她亘古不变的的温馨与祥和,总是充满了诱惑与诗意,牵引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梦想。在草原的中央矗立着一座日月城——建塘镇。詹姆斯•希尔顿说它就坐落在“一幅山水画的中央”。也难怪史书典籍一再地把香格里拉概述为“雪山为城,金沙为池,群山蕴宝,众水流金,幅员千里,灯火万家”的如意宝地。
上世纪50年代的独克宗
莲花圣地
阳光里,古旧的藏式木屋在铁青色的石板路上投下错落重叠的身影,簇拥着延伸、扩散,尽然形成了一片与外部鲜亮完全不同的沧桑,自然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气,仿佛意大利绝品的咖啡。闻香识路,香气伴着附着于体的灵异,带我渐渐地走进传说中的莲花圣地。
藏传佛教经典中,香巴拉的地理就象一个坛城,呈轮状或有八瓣的莲花,每一瓣是一个由总督治理的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有一亿两千万个村庄,整个香巴拉的边缘是无法逾越的雪山。而现实中的独克宗古城的格局就是按“八瓣莲花”风格设置的,在这里,很多时候传说和现实几乎难辨。
大龟山是古城的中心,城里的建筑都是从山脚的藏公堂开始,呈放射状有序而自然地展开,和传说中的“香巴拉王国”的八瓣莲花布局一样。大龟山不高,却也能轻易地将占地1.6平方公里的独克宗收在眼里。脚下,雪山怀抱中这错落起伏的1084幢古民居,始终遵崇着藏传佛教的建城风水理念,在日月的呵护下,默默继续着这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圣地传说。西面垭口里探出头的石卡雪山还未抹去银白,相对的天宝雪山则深藏在巨大的石屏身后。更远处,金沙江紧紧守护,玉龙、哈巴、白茫和巴拉格宗忠实地护佑,一刻也未曾离开过。
唐仪凤、调露年间,吐蕃在此修筑的城堡,名曰“独克宗”,译为蓝色月光城。明弘治年间,木氏土司在此建月光寨(香各瓦寨),与奶子河畔的日光寨(大年玉瓦寨)遥相呼应。清康熙年间,中甸建市,这里更是繁盛一时。又经雍正二年(1724年)至民国十年(1921年)间的数次大规格地修缮,城池得以逐渐扩大与完善。古城外形不方不圆,大致轮廓与藏传佛教中香巴拉坛城相似。城内街市环山而建,建筑均为迪庆藏地特有的土墙和木板样式,道路铺以粗拙耐用的条石,城内分金龙、仓房、北门三街,共33个巷,中心有四方街供集市交易,有23个少数民族相融而居。
在迪庆藏语中,香格里拉的意思就是“心中的日月”。作为这一区域核心的建塘,是由两座城组成的:日光城,则是奶子河畔松赞林寺前的尼旺宗;月光城,自然就是独克宗。两座城就在建塘的中轴线上南北呼应,构成香格里拉历史上著名的“香各尼洼”,即藏区有名的“日月城”。藏族人民传唱了千年的一首歌——“心中的日月”,诞生了香格里拉的美好传说;而“日月之城”使香格里拉的传说变成了现实。
“日月之城”神秘、缥缈而美丽。尼旺宗已经消失在岁月的流逝中,但走进独克宗,就能找到梦想与现实的互通之门。”
月城游走
如果说丽江古城的美,少不了石板两侧涓涓流淌的清澈的水;如果说丽江古城的水让人的心柔情下来,并以此洗涤喧嚣,那么独克宗古镇的美,便与水无关。但如果你还未到达,就胡乱失望,那么当你盘山而行,眼前豁然之时,先前的愚昧,总会让你微笑。在一座座高大的雪山环抱之中,与奶子河边日光城相互辉映的月光之城独克宗,出其不意地让你美了一把。偶见雄鹰飞过古城上空,蓝天白云下,你一定要重新审视这个古城的美,它美得刚烈,美得粗犷,犹如康巴汉子的胸怀,明净而坦荡。但如果你此时便下定论,说独克宗缺少了柔情,缺少了暖意,亦缺少了暧昧,那么你又错了,何不在午后,端一本书,懒坐于街边的咖啡屋,尝过老板亲自做的Cappuccino,一个下午,就看窗外游走的风景。你又何不在淅沥之雨的夜晚,踏着打湿的石板,听店里传来的布鲁斯、蓝调,当然,还有卓玛燃情的嗓音,累了,就钻进酒吧闲坐,而后继续游走。当然,你厌倦小资与暖意,那就去酌上一壶酥油茶,撕吃几块牦牛肉,再饮几杯青稞酒,放歌几曲,酣然睡去。总之,在独克宗,你一定与你的灵魂离得最近,因为,月光正洒向你。
夜色里的独克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同于丽江的精致秀美,而更多的是空灵悠远,那种若即若离的迷离感,很容易让人沉迷。
傍晚,天边的云霞被太阳烧得通红,广场上,篝火已点燃,深情的锅庄早早围转,奔放的弦子撩动心弦。周围人山人海,短短几分钟,就没有几个站着不动的人了,都随着一圈圈欢腾舞动。所有人的疲惫都能在夜色的独克宗尽情释放、遗忘。每天,当天色渐暗时,古城人便四面八方地涌向广场,相约在这里自由地跳着、唱着,渐渐地就成了欢乐的海洋。激情从这里开始蔓延,每一条街道都可以嗅到那股透着古香的浓情。
我虽然没能挤进舞动的人群,却也踏着美妙的旋律边舞边走。穿过沸腾的广场,转上了传说中的皮匠坡,不过一街之隔,广场上的音乐就若隐若现缥缈起来,化在柔软温暖的灯光里。这里是从前四方街的主干道,如今,从前的繁华和风光不见,宁静的夜里,古老的城池已长出了时尚的新芽。
独克宗的夜扑朔迷离,不只来自它本身的特质,那展示着不同风格藏文化的酒吧也是一个原因。阿诺康巴,藏语意为康巴朋友,热情漫溢。而“南卡名典”是另一种氛围,深刻点说应该是另一种生活。南卡,藏语意为“天上”。这一进门,便是彻头彻尾的豪华,古朴典雅的风格里处处透着昔日的奢华。主屋内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走廊正中的佛龛和背面镶在框里的古老唐卡皆是珍品,足以显示主人在族群中的地位。旧式的藏式木桌,四个角都包着金属的镂空雕刻,墙壁上的饰物都价值不菲。外室的庭院里,假山水池,树木花草一应俱全,二楼的客房外,还单独配备了饮茶聊天的古桌,内室设计更加的独具匠心,全藏式的卧室里有最新式的家居配套和高速的英特网,这一看便让人不少有些瞠目。
独克宗的魅力日月可鉴,为他沉迷的人很多……当地人、外地人,其中还有漂洋过海的。这里从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地方,藏屋里随处可见的汉文化的痕迹,十字街口的纳西皮匠铺,还有巷子里密密麻麻的English。如今这不大不小的城里依旧住着26个民族,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在“滇藏驿站”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奇妙而自然地沟通。在榛子酒吧里聚集的人们忘情于藏族歌舞的豪放与热情。德拉姆书吧的主人尽情享受着闲适的午后时光。美国姑娘艾米正在装修她在古城中租下的老式藏房。英国小伙子威廉在古城里办起了他的个性摄影展。联合国驻中国总代表马赫利的夫人卡特·玛丽克,租下了古城深处的一栋藏房居住,成为独克宗古城里的一位普通居民。不少人被当地民俗的神韵所迷住,有的人干脆改变了他整个人生计划,在古城住了下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在一个画家和摄影家随时都能找到新视点的环境里,惬意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在独克宗这个神秘的家园,这个被称为人间仙境的地方享受着阳光、和谐和宁静。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喜欢在独克宗游走。每一步都自在轻盈,在这个摆脱了世俗的意境里,自我彻底。每一条石板路都连接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包藏着生命的色彩。
摄影/大狗熊 张恒钊 张有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8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