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教书老师,教过的小孩子已经成为了父母。当他们回来跟我这个老师聊天时,我接触到了许多同学。
有的同学读书不是那么好,但是在现在混得一点都不比我这个老师差。有的同学读书时候乖乖巧巧,现在混得却不怎么样。虽然我说的以上两种人都是少少数,完全不是宣传“读书无用论”。我作为老师我还是相信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最优选,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例出现?
我来给各位家长分析一下,到底,穷孩子最缺的究竟是什么?长大以后靠什么才能改善自己的出身条件呢?
我在以前年轻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家长问我:“老师老师,我的小孩哪科不是很行?我带他去补补。”“我想带他去参加课外培训班,你说说这岁数的小孩该学什么?”。这类问题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家长在家长群里对我进行翻天覆地的询问。那时候的我不懂得人的成长路线需要什么,我以为每一个人所需的东西都不一样,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以前看着家长们谈论的课程有:舞蹈,音乐,柔道。现在经济不断发展,课程都更新迭代了:编程,演讲。课程的演变一方面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都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类新课程是许多家长的选择。他们都想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成人才应该会的技能,让他们的孩子对这些产生兴趣,好让他们以后选择从事这类高薪行业。
也有家庭环境一般的家长也想省吃俭用先报一个班,以后再争取多报几个,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下。
我看着这些课外机构利用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赚着他们的钱。我作为公立老师心里,没有半点妒忌。从我选择在公立学校里时,我就明白了我这辈子也什么发大财的机会了。我只是疼心那些家庭环境一般的家长辛辛苦苦地省下的钱大把大把地送去课外机构,一个月两三千都不眨眼。
所以我才要写下这篇文章,告诉每一位家长,一个小孩在成才的路上,最缺的是什么。
我作为一个小小的教师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但是每年都着同学回来跟我这个小老师谈谈人生。我在跟他们谈论的时候,我发现,其实那些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他们都有着一个特点:专注。
在巴菲特的纪录片里,有这么一个桥段:巴菲特的爸爸让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写下他们能够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并且只能写下一个,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写下了:focus
巴菲特与比尔盖茨
这两位顶级的富豪都认为自己能有这样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专注。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优点?难道不是说兴趣才是是最好的老师吗?
为什么专注这么重要?大家如果是家长就会知道,在我们的那个信息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我们想要学习技能或者了解信息是很难的,远没有今天那么容易。
可是我们也算的上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同进步的。我们能在网上学到任何我们想要学习的技能,在以前那个拜师学艺的时代,成功的因素被很多东西包裹着。
你想要成功,你必须拥有人脉,资源,地位,信息。
这些种种都被互联网削弱到了极限。
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倒爷”就是靠着信息不对称,南买北卖就能赚大钱,是因为南方人不知北方人的需求,北方人不知南方人的价格。今日这种“倒爷”基本没有了,因为一个东西的价格,你上网查查就差不多都知道全了。
这让很多的信息平等了。而且我们能在网上找到各种各类的资源教程,我就在在网上学会了架子鼓,粤菜。这放在以前想要学会做粤菜,可是要拿着水果去大厨门上去认师傅,然后做上两三年的苦工,才能学到粤菜大师手里的秘密。
在互联网里,你只要搜一下,十多年的大厨通过视频文字手把手教你。所以现在根本不用愁学生能不能学到更多东西,我们已经身在一个由技术保证人人信息公平的时代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兴趣,不是老师,不是环境。这些东西都只不过是为了保证你能够专注的外在条件罢了。
信息发达的互联网
我们需要专注来保证我们学习的成效,专注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长久学习的基础。这个性格绝对是每一个孩子在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的性格,若是能从小培养这个堪比金子的性格,我相信是比让孩子直接得到家长的金钱更加重要。
锻炼这个性格也花不了多少钱,我研究了一下,这个性格绝对是可以通过锻炼而得到的。你可以买一副积木,或者一副拼图,你就让孩子拼,在这期间不让他有任何的外界交流,让他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每一次的锻炼都比上一次锻炼的时间长一点。练上个几周,绝对能让你的孩子专注力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之后再去选择别的项目,让他的专注在别的领域也能用得上,从而让他明白专注不止是一种性格也能是一种能力。
每一位家长和小孩都应该知道,穷只能限制你的消费,限制你的见识,限制你的享受。但是永远不能限制你的未来。
希望本文能帮助到大家,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本文写的不错,还请多多关注!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8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