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间值得》
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与众不同:“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关于为何而工作,这是我听过的最直接、最可爱的回答!毫不扭捏,毫不虚伪。
想起之前曾经吵翻天的“996工作制”,在所有这些争论当中,有被996压得喘不过气的职场年轻人,也有高高在上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成功人士,吵来吵去,没有答案。日子还在一地鸡毛中苟且前行。在所有的意见里,唯独听不到老年人的声音,听不到充满人生智慧的长者经验,因此,这些问题也很难得到真正有力量的回答。
听听90岁的老奶奶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从本质上说,人就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这个道理,亘古未变。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赚多少钱倒是没那么重要,如果能够支撑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这就足够了。
至于“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之类,是要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在闲暇之余慢慢思考的问题。
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公司不过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如果这个工具紧紧地束缚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或家人的幸福,那么逃离也无妨。一旦决定“逃离”,你应该自信的离开。
2.《穷时候,乱时候》
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神奇的奶奶:60岁开始学习认字,75岁开始动笔写作,超级励志的人生故事。
我曾在作文课上给孩子们分享过姜淑梅奶奶的故事,她是“真善美”写作原则的最佳典范。
只要你能讲出来,就能写下来。
作家要写作,总是需要收集素材的。姜淑梅奶奶把收集素材的这个过程叫做:上货。好像去批发市场批发货物似的,她会在田间地头,村口的大树下,跟老邻居们聊天,记下他们的故事,把这些普通人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用自己的笔一笔一划写下来。
老人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关于人生的态度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 《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她不动声色的还原着这些故事,没有技法,没有故弄玄虚,好像自己家的奶奶,盘腿坐在炕上,给围坐一圈的子孙们讲过去的故事。
读姜奶奶的书,让我想起自己的太奶奶,一位出生于20世纪初的小脚老太太,直到99岁高龄仙逝,头脑都很清醒。她记性特别好,虽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算账又快又准。小时候她在炕上做针线活,总是一边缝纫一边给我讲村子里、家族里的各种往事,还有故事。
如果会写字,太奶奶也会是一位很棒的作家吧。
3.《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这是一位美国老太太写的书。同样也是励志的典范。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晚辈们:
实现梦想,年龄不是问题。
摩西奶奶的大半辈子时光里,总是与心爱的画画梦想擦肩而过,或者,无力为之。当她是一个小姑凉时,人们说她不能画画,因为开销太大,负担不起。在她78岁开始画画后,她一年挣的钱,比她和丈夫两个人在农场上辛劳一辈子,挣的钱还要多。
忍不住要开个玩笑:通货膨胀已经这么厉害了么?哈哈!
摩西奶奶的故事好像也回应了日本奶奶中村恒子关于工作与梦想的经验分享:
人们常常被教导要“胸怀大志”,但是愿望过于高远,大脑就会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中,只盯着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就无法专注于眼前,经常感到迷茫。人最重要的是,是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行动,才是真正的良药妙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