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的任何‘错误’,都可以用友善的、非批评的方式纠正。”
当我在一次讲座中提出这个观点时,很多家长当场表示,这不适合他们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家孩子“太气人了”。
“我们可以打个赌:一个月期限,在你们每次觉得孩子犯错、非得要批评之前,请打电话给我,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和善的、非批评的方案。
如果无效,我免费给你们做教育顾问,为期一年;如果有效,你们必须需给我的每篇文章点赞,为期也是一年。
限30人,愿意打这个赌的,现场报名。”
“1、2、3、……、30”,名额很快报满。
1、这些所谓的“错误”
其后的一个月,我总共接到了26个家长的电话,由于文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出。但对家长们反映的孩子的“错误”进行了总结,现试举几类如下。
第一类:态度类
比如:一个家长反映,孩子每次考试后都不愿意告诉家长分数。虽然明知道试卷需要家长签字,但就是不愿拿出来,磨磨蹭蹭浪费好长时间,逼得人想发火。像这种情况有什么不批评的方式?
“这是典型的过度批评后出现的‘畏惧心理’。家长要回想一下,是不是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没考好,给孩子的批评太严厉了。如果家长自己想不起来,可以问下孩子是否存在这种情况,注意问的时候态度要温和。如果真有,要尽快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影响亲子间的沟通,严重地会让孩子产生报复心理,导致叛逆现象出现。
消除孩子心理阴影的方式,是家长要坦承当时批评过于严厉,向孩子道歉。并告诉孩子:自己当初做家长也没有经验,也会有些语言、行为不恰当,不过现在家长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家长相信孩子不会有意犯错,孩子也要相信家长会越来越‘专业’。”
果然,家长与孩子沟通后反馈说,一年多前孩子一次考试不理想,自己对孩子狠狠进行了批评。时间久了,自己忘了,但孩子记忆犹新,每次考不好,都怕再被批评。
虽然家长表了态,但孩子拿出试卷的时候,还是有点将信将疑,伴着紧张和担心。
“孩子的将信将疑来源于对家长还不太信任,担心你说得挺好,看见分数后仍然还是会批评。至少要连续3次不批评,才能取得孩子信任。”
……
那有家长会问:孩子考试考得不好,真的也不能批评吗?
这就要谈到“错误”的第二类和第三类。
第二类:知识技能类
比如:一家长电话反映孩子数学考试时粗心、计算老出错,有没有不批评的方法?
我给家长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家长也发现孩子考试时计算题错误率太高,但人家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在孩子做数学计算时,对孩子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他发现:孩子的计算错误主要出现在竖式计算中。比如41减13,个位1减3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位,11减3等于8,这一步是对的。
但第二步就出了问题了,从十位上借了一位,要点个点儿做借位标记。孩子有时候先标记一下,再去做11-3=8,这时候就做对了。
而还有时候呢,先做11-3=8,做完这步之后,有时就忘了再去做借位标记。由于没做借位标记,对不起,借位的事就忘了。十位相减4-1=3,于是41-13就等38了。计算就是这么错的。
这个家长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告诉孩子做竖式计算一定要先做标记,再去计算。次序!次序!次序!。孩子掌握了这个诀窍,其他计算也举一反三,正确率马上就上来了。
第三类:习惯类
有家长来电话说孩子在英语考试时,老是犯些不该犯的错误,尤其是书写时,一会儿时态弄错、一会人称弄错、一会单复数弄错等等,导致无谓失分。
“英语的语法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多的,但主要是5个方面,除了上面讲的3个,还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书写时的大小写。孩子有时候记不全也属于正常现象。这里告诉你一个5字口诀:‘时人比大单’,‘时’是时态、‘人’是人称、‘比’是比较级和最高级、‘大’是大小写、‘单’是单复数。让孩子考试时,凡涉及书写时默念口诀,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可大大减少错误率。”
第四类:冤枉类
一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写作业慢,别人8、9点就能写完,他要10点才行,看他那么慢,忍不住想批评。
“他中间有没有不认真、去做别的?”
“没有。”
“有没分析过为什么会慢?”
“一道题要想好长时间。”
“你这是‘冤枉式’的批评,一方面孩子一直在写,一方面孩子做题时思考的时间比别人长这很正常。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做同一道题,有的孩子5秒钟就知道怎么做了,有的孩子要5分钟,这你不能怪孩子呀。就算是孩子对知识点掌握得不熟,你也应该帮孩子找出原因、采取恰当措施。”
……
2、非友善,即错误
“任何不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教育。”
家长必须要明白以下几点:
一、没有哪个孩子故意犯错误。
二、孩子犯错误时,需要的是纠正的方法,而不是批评。
三、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都有自我纠正的意愿。
四、批评有时仅仅是家长发泄情绪的需要。但家长的情绪发泄了,孩子的情绪可能无处发泄。郁结在心里会留下“阴影”,还可能形成对家长的“怨恨”,从面收发叛逆,严重时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甚至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对家长的报复。
光明白这几点还不行,当家长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最主要的是要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我这里给大家一个“四步解决法”,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剥洋葱”彻底弄清问题的根源。比如我们前面的讲的竖式计算的那个案例,光知道计算错误率高不行,要知道错误率高是由竖式计算引起的;知道由竖式计算引起的还不行,还要知道是由于借位标记顺序问题引起的。像剥洋葱一样,一直剥到最后一层。
第二步:对孩子的错误表示理解,体谅孩子心情,消除可能因此会给孩子带来的自卑或焦虑,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知道家长永远是最理解孩子的,永远是孩子的心灵港湾。
第三步:与孩子一起制定解决方案,避免以后现犯同类错误。
第四步:方案的执行与检验。方案由孩子单独执行,也可在家长协助下执行,在恰当的时间点检验方案的效果,如效果不理想及时调整。
3、打赌的结果
打电话来的那26位家长都“服输”了。另4位没打电话的家长后来我也进行了了解:他们在孩子“犯错”时,直接就想到了我的观点,没有给我打电话,直接自己去琢磨有没有不批评的解决方案,恭喜他们,他们都找到了。
现在,这30位家长,每天都关注着我的动态,一有文章就等着点赞呢。愿赌服输,说到做到!
还有没有愿意打赌的家长?可以再来30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