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昌平创客故事:把深奥的“微隔离”做成大产业

昌平创客故事:把深奥的“微隔离”做成大产业


“在国内,我们蔷薇灵动在‘自适应微隔离技术’领域里已经很成熟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模仿。”严雷的北京蔷薇灵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刚刚过了第三个年头,而能让他说出上面一番话的原因不仅在于自信,还源于严雷对自家技术的信心。

所谓“自适应微隔离技术”,严雷在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解释时想了很久,“像这种高新技术的解释,有时给同行或投资人解释时,他们都不明白”。

严雷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像一般商场门口都会有保安来阻挡不法分子,同时将“好人”放进商场里面,这是所谓的从外部防御的方法,但不法分子经过乔装打扮后保安便难以识别,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自适应微隔离技术”便是从内部给了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档口、每一个在商场里的“人”都发了一套“互检”程序,达到“互相怀疑、互相检查”的目的,从内部保证了商场的安全,这个原理运用到虚拟服务器上时,就达到了“微隔离”的目的,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庞大的运算量来支撑。

“能挣钱的东西,别人往往不懂”

“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做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然后直接卖给客户”,严雷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只有自家技术绝对的领先,才能将同行业的竞争者抛在后面。

随着蔷薇灵动公司2017年开始做微隔离,国内才有了微隔离的概念,但是也仅是一个市场概念,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究竟什么是微隔离,微隔离的技术内涵和应用场景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让蔷薇灵动意识到了国内在这个细分领域的标准缺失问题。

2018年,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发布了由蔷薇灵动起草的《微隔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使得国内拥有了来自权威机构的微隔离技术标准,同时蔷薇灵动成为首家通过这个标准认证的公司。

“我们的产品能够同时支持1万台虚拟服务器,其他厂家只能同时支持几百台。”严雷自信的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表示:“这就是领先到没朋友”。

严雷就是带着这份技术,将仅有十几个人的团队开发出的产品,做到“金融,央企,运营商,互联网,国防等行业的巨头”。

“要相信人,要相信梦想”

在提及未来时,严雷向北青社区报记者表示:“目标是能够让我们的技术最高同时服务10万台虚拟服务器,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成为国内微隔离领域的领头羊”。

与普通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蔷薇灵动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上,按照严雷的说法,2B行业不是给小鲜肉准备的。蔷薇灵动也从不“打卡”,采访当天上午十点北青社区报记者见到严雷时,公司只有两三个人坐在电脑前,“晚上下班也不固定,有事就干、没事就走,平均7点多就走的差不多了。”

“群龙无首”是严雷认为一家公司最理想的状态,他解释道,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特长,个体差异可以非常大,优秀的个体带来的差异性优势是不可量化的。成立三年的蔷薇灵动,现如今已经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中站稳脚步。

而对于严雷自己来说,却有着与一般IT从业者不同的梦想,虽然他对“微隔离”这项技术非常有信心,但没有任何的执着,“我对技术是非常理性的,没有所谓的‘技术情怀’,若说有的话,我有一种‘企业家情怀’,我更希望做一家卓越的公司,我希望在这家公司里验证我对世界的看法,我对生命的理解”严雷这样对记者说道。

“我不是码农,是高科技工作者”

严雷从不认为自己是“码农”,他认为这样来形容自己是不恰当的,严雷更愿意称自己为高科技工作者:“码农这个词,实际上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一个伤害,他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科技产品的利润率太低了,导致这项工作没有表现出他应有的尊严。一项产品被称为高科技,那它一定会享受高科技溢价,做别人都会做的事情不算高科技,也不可能赚到钱”

在北青社区报记者和严雷聊天时,听到说的最多的词是“理性”,以及中国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严雷评价自己和团队都是理性的,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后,严雷来到了Juniper工作,这是一家与微软同量级的科技公司。

从第一份工作开始,严雷便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国学书籍,从此便喜爱上了中国传统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这些哲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他告诉北青社区报记者,“创立蔷薇灵动,便是国学上讲的知行合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升人的高度才能提升生命的境界”。

严雷喜爱的一位近代儒家哲学家熊十力曾这样评价自己:“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严雷十分敬佩这种心态,“当某一天我要离开蔷薇灵动的时候,那我一定要让国内‘微隔离’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既然做一把就要给国家留下点什么”。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记者 李睿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355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