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二战时,日军帽子两边的“驴耳朵”让他们少死近十万人

二战时,日军帽子两边的“驴耳朵”让他们少死近十万人

近两年来抗日神剧的出现没之前那么多了,但是人们对于日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对日本人心理上抵制并不会随着抗日剧的减少而变淡,人们对日本士兵的形象也不会随时间而变淡,一直都是屎黄色的衣服从头到尾,帽子两边像驴耳朵一样垂下来,中国的老百姓形象地把帽子两边的布称之为“屁帘”,这种设计让人们看起来日军不仅滑稽而且配合中国人印象中日本固有的罗圈腿那种搞笑就更加没法描述了,既然驴耳朵造型这么难看为何日本人还有一直坚持使用呢?其实这种“屁帘”的设计者并不是日本,而是日本抄袭而来的,也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军帽,还减少了日本近十万的非战争人员损耗。

我们都知道日本在古时一直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但也一直都是善于学习的国家,一直都是中国的学生,只不过到近代又找了个好老师才一举超过中国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这一次的转折就是在日本遭到侵略后开始进行的明治维新,正是这次的变法图强,才让日本一步步强大起来。在日本变法图强中的一条就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日本学习的习惯就是谁强就和谁学(不要一点面子,非常现实),当时的法国号称是拥有欧洲最强的陆军,所以日本就向法国学习军事。法国作为最早的一批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在当时在非洲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士兵在非洲执行任务的时候容易被阳光晒伤脖子,为了帮助士兵减轻日光的伤害,法军就在军帽两边设计了帽垂。

日本发展得比较晚,在非洲自然是没有殖民地,但是日本自古就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国家,一直对东亚和东南亚垂涎三尺,而那里的气候却非常潮湿,蚊虫非常多,这种军帽不仅在防晒上有作用,在驱赶蚊虫上也非常实用,因此日本便从法国将这种军帽的设计给剽窃了过去,之后虽然德国的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就又去学习德国,但是因为法国军帽的实用性,所以这种军帽的设计也就一直被延续下来了,并没有被舍弃。

日本侵华战争最早是从中国的东北开始的,之后全面侵华开始后东北也一直是主力部队的驻扎区。东北地区在冬季气候非常寒冷,当地人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得冻疮,更不必说那些驻扎的日本兵了,他们当时为了保护唯一露在外面的耳朵,就把这种帽子改良加厚,经过改良的帽子很好的遮住了耳朵,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日本兵员的伤亡。除了在中国东北这种帽子发挥了作用,在东南亚更是发挥了他的光芒,东南亚多洼地、湿地、气候常年潮湿滋生了很多带有病菌的蚊虫,如果士兵被这种蚊虫咬伤极大可能会因为病菌而爆发传染病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日本对这种情况就在本来帽垂的基础上作了改良,把帽垂一分为二,这样改动后,一方面士兵在走路的过程中气流的流动会带动这两个帽垂从而加快空气流动从而避免了因为湿热士兵悟出痱子的情况,另一方面帽垂的左右摆动相互碰撞可以有效的驱赶叮咬面部的蚊虫。战后据有关专家的估计,在东南亚战场上,因为这两块“破布”日本减少了近十万的非战斗减员,所以说日本军服帽子上的破布虽然难看,但是却很实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595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