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十四次会议,研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部署相关工作。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与交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黄艳斐点评如下。
金融委再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力拼经济开局向好势头
中小企业是我国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融资问题往往更加突出。回顾2019年,连续出台的金融政策在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效率、推动完善融资服务信息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不断提高。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3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81%,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6.75%,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呈现出信贷投放规模快速增长、融资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抵质押物少、信用记录少、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不同原因面临着融资难题的严峻考验和生存压力。
进一步巩固发展质量上行趋势
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进入2020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首场会议就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重点部署四项举措,即加强货币信贷支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中小银行继续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当前站在更高的视角统筹完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制度性安排,一方面表明中小企业在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激活中小企业活力受到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意味着在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高度重视下,抓紧构建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是当前阶段重要且紧迫的任务。预期近期会有实质性的政策措施落地,通过激活中小企业微观经济体活力,帮助我国经济在守住增速底线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发展质量上行趋势。
交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出实招、真支持
交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围绕“扩面、提量、增效”三大工程,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领域持续发力,切实发挥“头雁”作用,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客户源源不断地输送“金融活水”,确保普惠金融客户都能获得更加便利、快捷、实惠和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
在组织架构上,自上而下优化普惠金融体制。强化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在管理层设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由行长担任管理委员会的“一把手”。除总行和省直分行层面设有普惠金融事业部外,省辖分行层面均挂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同时,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业务激励机制,加大普惠金融的考核权重,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机构及机构负责人挂钩,提升考核指挥棒作用。
在产品创新上,以客户为中心推出几大类适合小微企业的产品体系。推出“线上优贷通”“线上抵押贷”“房二贷”等一系列线上融资产品,打造“智慧普惠金融平台”,提高信贷效率;创新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融资模式,与人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开展在线供应链融资;打造适用小微客户的手持移动终端,提供开户、结算、理财、信贷等在线申请功能;推出企业手机银行,在渠道签约、用户管理和支付结算等方面创新突破,提升服务便利性。
在风险管理上,金融科技赋能风控贯穿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全过程。交行通过引入工商、税务、征信、社保、公共事业等信息,着重发挥数据“硬信息”的风险识别功能,积极向数字化风控转型。通过建立全流程风控体系,加强风险前置。通过流程重构,将贷前信息收集工作调整为由系统自动完成。强化规则引擎和模型工具应用,实现动态化、自动化的贷后风险预警。目前从产品的开发、获客,再到贷中、贷后的风险管理,都已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去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
2019年前10月,交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是2018年同期净增数的2.77倍,增幅41.22%;贷款客户数净增是2018年同期净增数的2.37倍;不良率较年初下降1.84个百分点;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06个BP,提前完成监管下达的“两增两控”年度任务,交行普惠金融成绩单可圈可点。
突出能力提升建设深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未来,交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各项要求,从五个方面的能力提升着手,创新工具手段、夯实长效机制、坚守风险底线,持续深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持续深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是提升客户拓展能力。将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与网点转型相结合,推进“厅堂一体化”落地,着力深耕小微客户,延伸普惠业务触角。加强外部渠道整合,以“场景+金融”模式促进产业链金融、商圈金融、物流金融等特色业务发展。
二是提升产品经营能力。普惠金融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交行科技重点项目的首要工作。今后要形成更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细分市场和特色客群的差异化融资服务需求。建立特色产品成效评价机制,加强产品创新交流,适时做好特色产品推广。
三是提升营销协同能力。强化跨板块、跨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和公司、国际、个金、卡中心等在客户挖掘、客户推荐、客户服务方面的合作;强化总分辖联动,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加强重点中小企业客群营销推进。
四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大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在风险计量、贷后监测等流程应用,实现更高效的全流程风险管控。坚持“真扶持小微,扶持真小微”,加强区域、行业、项目、客户等维度集群风险的监测和管理。加强与各级政府、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社会资本等合作,增强风险缓释能力。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做好尽职免责机制落地细化实施。
五是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对已授信的小微客户,按照实际借款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发放贷款;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小微企业,积极运用重组等手段,缓解其短期融资压力,帮助企业脱困转型,不得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
(作者:唐建伟、黄艳斐 发展研究部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文化交行,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产经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4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