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万元办自习室年卡,为学习氛围买单

万元办自习室年卡,为学习氛围买单

昨天是国考笔试成绩和分数线公布的日子,和研究生考试一样,初试成绩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年的考研人数更是突破300万大关,其中有来自各大高校的应届生,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

一旁观望的人只关注你“考上了”和“没考上”,没人知道每个认真备考的人花了多长时间又付出了多少。

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盈利性质的“付费自习室”悄悄在市场兴起,有媒体甚至将2019年称为中国付费自习室元年。

- JIMU -

一、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付费自习室”的概念是在日韩影视剧里,一人一个格子间,公共区域冰箱、饮水机、微波炉一应俱全,韩国更是因此衍生出了“考试院”文化。

小妹在平台上搜集了一些网友们对“付费自习室”的看法,很多人表示不解“图书馆咋容不下你了?”学校可以免费提供一切资源,但对于在职考生来说可就大不同了。

对他们而言付费自习室的出现正好迎合了需求。市图书馆的朝九晚五一座难求实力劝退,咖啡馆耳机一戴点杯饮料虽然可以学习一天,但人来人往太分散精力。

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正是付费自习室的卖点,一人一座位,每小时5元到20元不等,花钱买一整天安静专注的学习还不用担心被打扰,很多人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二、

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更适合学习?正确答案小妹也不知道,毕竟每个人需求不同,有人习惯在家学习,有人必须要有同伴才能坚持下去,也有人需要理由逼自己一把。

想成为更优秀的人或者进入更上层的圈子,学习无疑是一条明路。我们想要力争上游,商家看准了我们想要力争上游的野心,于是付费自习室成了这样背景下的产物。

人们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付费自习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资源的空缺,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市场,但同样暴露了它目前的局限。

比如投入成本,场地租金、硬装和软装、每月流水、同行竞价,有创业者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日上座率50%以上才能不亏钱,但淡旺季的存在让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对来上自习的人们而言,他们愿意用金钱买自己的注意力,逼迫自己认真学习,有人甚至表示“他律”换“自律”的做法极有必要,毕竟“安逸的日子里总需要些外在的压迫感。”

三、

小妹见过在肯德基补作业的高中生,也曾因宿舍断网和朋友去网吧赶论文,近些年共享经济的发展让“付费学习”的观点得到大众认可,日常生活里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也成了常态。

时间的碎片化让人们青睐能够认真学习一整天的“小黑屋”,我们总说“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学习”,或许是焦虑催人奋进,考研考证的人数逐年增多,想要成功上岸的心情越发急切。

买了付费自习室价值万元的年卡就能上岸吗?就像你发誓要锻炼于是办了健身房的年卡一样,外在环境或许会产生一些影响,但究其根本是自己没能摒弃杂念认定要做好一件事。

有人说,如果无法保证最后的效果,那至少也要保证过程的专注。但学习这件事,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力,花钱买一个环境最后可能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玩手机。

- JIMU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3842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