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将体育素养定义为“学生具有将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交能力相结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包括动机),以便健康、积极地生活。这涉及到健身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对运动的积极态度以及理解如何和为什么参与体育活动”。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发展驾驭未来世界所需要的能力的基石,体育和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幸福感的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么体育和健康教育的作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外,还具有哪些其他作用呢?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更广泛的目标:
-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社交能力发展
- 认知能力发展
-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超重和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一直在增长,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更广泛地说,儿童和青少年中患有非传染性疾病的数量正在增加,这一点尤其让人们不安,因为这些疾病历来被归类为成人疾病。在许多国家,久坐不动是产生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的核心原因。
为了遏制这种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岁至17岁的儿童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度到剧烈的体育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锻炼为人们带来的积极影响。然而,研究表明,从1993年到2013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也有所下降。
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并帮助他们完成每周期望的体育活动水平。体育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技能和工具,让他们享受终身健康的生活。“体育素养“的终极目标是享受健康和积极的生活。
1)体育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变得更加“活跃”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课的日子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日子表现得更加活跃。
学生可以在不同场合进行体育活动,比如课间休息的时候。然而,体育课是学生在有条件的指导下,定期、有一定强度、有组织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少数机会之一。在这方面,体育课在促进学生体育活动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经合组织国家15岁学生中的5.7%的男生和7.5%的女生而言,学校是他们每周唯一的体育活动来源。
2)体育可以减少非传染性疾病
体育活动对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的好处在很多研究文献中已得到充分证实。定期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并能为以后更高水平的健身提供基础。
有很多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体育活动对心血管、新陈代谢和肌肉骨骼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害处也已经显现出来。体育活动不足是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非传染性疾病的四个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和糖尿病。
3)体育可以为处境不利的学生和女生提供更多的公平
根据经合组织2017年的报告,那些在校外从未参加中等或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比在校外参加中等或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高出4.5个百分点。对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来说,体育课是参加有指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唯一机会。
尽管体育课可以帮助减少参与体育活动机会的不平等现象,但我们并不能认为这些好处会自动惠及所有人。例如,观察性研究反复发现,在体育课上,女孩和男孩在中等到剧烈的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据记录,男孩比女孩更经常参与中等到剧烈的体育活动,并且比女孩有更多的体育活动。
有鉴于此,研究表明,构成体育课的活动选择对于推动包容性至关重要。例如,在体育课的课程内容侧重于球类运动的情况下,男女学生在参与方面的差异最为显著。这一观察结果对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和包容性提出了挑战,因为,据观察,球类运动是体育课中最普遍的内容。
心理健康
心理幸福感是指学生在生活中的整体目标感和满足感、自我意识、情感状态以及面对逆境时的更广泛的情感力量和应变能力。自尊、动机、韧性、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些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压力、抑郁、自我扭曲等通常是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
心理疾病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儿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据估计,近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约10%至20%的儿童和青少年遭遇心理健康问题,而越来越多的人也经历着焦虑或睡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理解体育如何影响心理健康是非常关键的。
1)自尊、自我效能和韧性的增强是处理压力的负面影响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体育研究都是以体育活动为重点的,但却显示出了自尊、自我效能感和韧性与体育活动之间积极的关联关系。例如,具有较高自尊心的儿童和青少年同时具有较强的韧性以及管理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也较低。
2)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
PISA 2015发现,体育活动和整体的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每周锻炼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不锻炼的学生。
3)降低轻中度抑郁症和焦虑的发生率
体育对更为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影响,这方面的证据也非常充分。多项研究报告了体育活动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的发生率之间的关联。
抑郁症是一组病症的总称。研究人员将情感症状(如情绪低落、丧失快乐和自我价值感)和身体症状(睡眠障碍、饮食问题和缺乏能量)区分开,他们发现情感症状和体育活动之间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系,但身体症状和体育活动之间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系。现在研究人员还不清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4)团队运动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减少绝望感和自杀想法
参与团队运动的儿童和青少年比参与个人运动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作为运动队的一员,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较低,感知到的压力较低,自我描述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这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绝望感和自杀风险具有抑制作用。
社交能力发展
社交能力包括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对于个人之间有效的面对面交流至关重要”。社交能力具体包括管理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他人、减少社交焦虑、社交互动和整合、公平竞争、社交连通性和团队合作。
这些社交能力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社会发展中获得成功的核心能力,包括在学校、俱乐部、社区以及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培养这些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社交能力通常通过许多不同的结果来衡量,包括信任、移情、社区意识和合作。
1)以社交为导向的体育活动可以发展社交能力
研究表明,以社交为导向的体育活动,如团队运动,适合教授社交能力。合作而不是竞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师指导的方法),可以支持社交能力的发展。
这种影响似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一些纵向证据表明,与其他学校活动(如艺术活动)相比,参加团队运动(特别是学校团队)与日后的社会隔离程度较低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团队成员的影响似乎同样重要。
2)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与同学和老师之间良好的关系、团队建设、责任、信任和同情心
研究表明,体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
- 培养对学校的积极态度,加强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联系以及团队建设;
- 建立信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并灌输适当的体育行为,如诚实;
- 提高儿童的同理心和自信,但必须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
在校外的体育活动中也能观察到同样的效果。研究人员测量了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度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他们比较了参与团队体育活动、参与个人体育活动和没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发现体育活动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团队体育活动参与者经历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的社交焦虑,而没有参与体育和参与个人体育活动的学生的社交焦虑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了。在这个意义上,参与团队体育活动可能是减少社交焦虑的一个因素。
3)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归属感、权力感以及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的自主权
研究还表明,体育有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归属感和接受感,增进友谊,增强弱势群体的能力,并改变控制源,使边缘群体发展更大的自主性和控制力。2006年的一项研究建议,一个计划周密的体育课程可以实现社会包容的许多标志,包括弥合学生之间的社会和经济差距。
4)体育可以降低学生逃学、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对学业感到焦虑或经常被欺负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与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的学生相比,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在许多社交结果方面表现更好:例如,他们不太可能逃学、感觉自己是局外人、对学业感到非常焦虑或经常被欺负。
认知结果
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大多数教育系统的主旨。在这样的目标压力下,教育系统可能倾向于将教学时间从体育课转移到其他学科,如阅读、科学和数学。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学生被禁止参加体育活动,包括课间休息,他们被要求参加旨在提高学习成绩的补课班或其他学习活动。然而,很少有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花在体育课上的时间会有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1)用课余时间代替体育课,不能保证学生成绩的提高
通过对50项研究的回顾发现,在体育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在其他科目上花费相对较少的时间,不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利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事实上,减少体育课的时间可能会对学业成绩产生不利影响。其他研究也表明,如果成绩差的学生用额外的家庭作业或学习来代替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他们的表现可能会更糟糕。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教学质量而不是教学数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体育活动不会阻碍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反而会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2)体育可以增强认知发展(如解决问题、创造力、自我意识、自我调节、目标设定和计划、工作记忆)
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体育活动和一些认知结果之间的关联,这包括记忆短期信息所需的工作记忆,以及抑制、控制与手头任务或过程无关的刺激的能力。其中一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世界中发展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自我意识、目标设定、记忆、自我调节、计划和创造力。
3)体育可以提高认知参与(如动机和学习技能)以及情感参与(如享受学习)和行为参与(如任务时间)
体育活动与学校参与有着积极的关联关系。学校参与包括三个维度:认知参与,反映学生对学习的承诺,如动机和学习技能;情感参与,指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反应,如享受学习;行为参与,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例如任务时间。研究人员对71433名儿童和青少年的38项研究数据进行了元分析,发现体育活动对学校参与的所有三个维度都有统计学上的积极的显著影响。
有趣的是,温和的和剧烈的体育活动都可以提高学校参与,但并非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在紧接着体育活动之后的课堂上学习的参与度;而定期参与体育活动也有助于稳定学习,长期增强学生对学校行为的参与度。
4)体育课可以提高数学能力
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元分析,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体育活动、阅读和数学相关技能之间的积极关联关系。然而,在词汇等语言能力方面并没有发现任何影响。
当研究如何将体育活动纳入课程时,数学成绩可以同时受益于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而阅读只受益于体育课。研究表明,与其他科目或课间休息时间的体育活动相比,体育课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认知结果。
5)适当的运动频率、班级规模和班级组成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对影响认知结果很重要。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和青少年每周进行三次体育活动时,对认知结果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每周两次,然后是每周一次。
班级规模和班级组成似乎也有关系。当班级规模少于10人时,效果最大,其次是10-30人,然后是30人以上。当体育活动是男女混合时,其效果大于单独是男生或女生的体育活动。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去30年的研究呈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如今的学生可能比30年前的学生营养状况更差,对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一些关键危险因素的吸收程度也更高:
- 儿童和青少年正在接触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 在过去的30年里,儿童和青少年对软饮料、糖果、咸味小吃和快餐的过度消费也有所增加,这一趋势使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数量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
必须承认,这些生活方式的选择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社会经济地位、传统、文化规范、家庭关系质量和榜样作用尤其重要。然而,研究表明,体育/健康教育也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其作用。
1)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某些领域行为改变的导火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育和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在塑造饮食习惯方面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体育教师促进行为改变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改变学生的态度。
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评估基于体育/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对塑造健康饮食习惯的其他关键因素的长期影响。除了学生的决心、社会经济、家庭和文化背景之外,饮食习惯还受到同龄人、自我形象的影响。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青少年在经历青春期时,饮食习惯会发生剧烈变化。青少年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和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更加敏感。因此,他们可能会改变饮食以满足社交压力和群体期望。
采取以知识为基础的孤立干预措施以减少风险行为的发生,已被证明对改变行为和行为意图没有影响。影响生活方式选择的更广泛的社区因素表明,将学校教育与社区和家庭的干预措施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地触发长期行为改变。
2)体育影响青少年成年后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关于体育与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可能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体育活动习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除了直接的健康影响外,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体育活动习惯对成年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长期影响。虽然慢性病的影响在成年期才表现出来,但其中许多情况始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对芬兰和瑞典学生的纵向研究也支持体育可能与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关。因此,除了促进体育活动外,体育教育还可以成为促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有用工具,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延续到成年,特别是与社区一级的干预措施相结合时。
3)健康饮食有助于提高认知能力
研究还表明,在有效的干预措施中,促进健康饮食的益处可以超出改善营养结果的范围。例如,吃早餐与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关。吃早餐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能更好,因为他们比不吃早餐的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虽然促进健康饮食的努力还不足以抵消影响学生饮食习惯的所有因素,但意识是体育教育能够提供的一个重要工具。
纵观经合组织的数据,即使考虑到社会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吃早餐与学生的平均科学成绩依然呈正相关关系。然而,这种关联并不总是一致的,因为在一些国家吃早餐和成绩是负相关的。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平均来说,那些在上学前吃过早餐的男孩在科学方面的得分比那些不吃早餐的男孩高出10分。吃过早餐的女孩比不吃早餐的女孩高出6分。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地位后,27个国家的男孩和19个国家的女孩的吃早餐行为与科学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