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北京已经很美了,还在生机勃发地美下去

北京已经很美了,还在生机勃发地美下去

1月8日的北京日报,有一篇报道吸引眼球:“副中心开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新十年”开启之际,从景观初现的“城市绿心”,到紧锣密鼓的文化地标;从塔吊林立的环球度假区施现场,到繁忙运转的副中心交通枢纽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有多少惊喜在等待着我们?!据悉,在建的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亚洲之最”,也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将接连M6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三条铁路线路。通过京唐、京滨城际、京际铁路联络线,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同时,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还将成为北京东部最大的商圈,市民可以在这里畅享购物休闲乐趣。这里的地下空间与地上都市融合,2公里空中走廊串联运河码头、商业楼宇和高线公园。待到2024年之后,这里将打造成为绿色生态、舒适宜人、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门户型智慧交通枢纽典范。

说句实在话,经过这几年的疏解整治、绿化美化,现在的北京疏朗而大气,处处是景观,城市”颜值“和“含氧量”特别高,已经变得非常美了。然而,没有最美只有更美,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还会生机勃发地美下去,喜讯也是频频传来,仅最近几天就听到不少。比如说,首钢园区今年将完成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石景山景观公园三个片区建设,产业集聚将取得阶段性进展。门头沟启动永定河山峡段生态修复工程,两年后将再现河道清水长流、湖泊碧波荡漾、沿岸绿树连绵、城乡山川相融的自然山水风貌。南苑森林湿地周边将建20余公园,南中轴地区规划形成“一轴多园、北城南苑”总体空间布局。房山区十渡周边将打造成“红歌绿海”旅游胜地。中心城西部将增两条南北地铁线,等等。不过,眼下最为市民津津乐道的当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所描绘的壮美蓝图。

在行政区划分上,东、西城是相邻两个不同城区;作为功能区,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首都功能核心区。日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草案)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建议。规划草案赋予首都功能核心区三大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草案提出:建设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庄重、草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上述的3个任务和生动描述都表明,未来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之魅力将是无与伦比的。其中,老城整体保护是必须的,所谓的“两轴、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六海八水、九坛八庙”都是保护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历史水系的恢复与滨水空间建设,将绘就“六海映月、八水绕京华”的大美图景,令人感到特别的梦幻和向往。

当然了,对于“老街坊”的居民来说,宜居才是最重要的。控规草案提出,完善社区—街区—街道三级公共服务生活圈,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升宜居水平。相关宜居的指标也十分具体,在优质教育资源、机构养老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精细的量化标准。众所周知,首都功能核心区里2/3是老城,如何使平房区的老街坊过上新生活?草案提出:完善平房院落储藏、厨房、卫浴、采光、晾晒、停车、绿化等功能,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平房区公房产权管理,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改善居住条件;建立可持续的维护更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更新,等等。这是多美的事儿啊!

总而言之,对于如何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透过这份草案,未来蓝图呼之欲出。

言而总之,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正在谱写,我们的首都北京还会“日日新,又日新”地美下去。(董聚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956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