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电子商务年会”于2020年1月7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万物连接,定义未来。武汉猫人云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家美出席并演讲。
谈到如何做好品牌,张家美认为颜值很重要,但是基于颜值背后的深度文化,内涵可能是品牌产品是否能够持续在市场上经营的核心。
他谈到,颜值只是形态,而品牌的深度内涵、文化,以及产品的品质,产品的技术会是它神的表现。
“我认为未来是形神合一的时代。在这些方面如果构建品牌都有很好的逻辑和理念,在持续竞争过程中我们认为产品创新会很重要,因为商品经济时代应该会成为历史,商品已经很泛滥了,同质化已经很严重,创新会有很多可以去琢磨的东西。”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家美:大家下午好!感谢主办单位,感谢苏主任给我们这个展示机会。大家看到我们的角色觉得很突兀,因为在座的可能都是互联网行业领域的,今天是以电商为主导的,怎么突然冒出一个品牌商出来。其实说实话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首先当然是技术在推动它,其实真正推动它的是消费者市场。所以消费者在这中间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而品牌对于消费品而言所有的消费品并不是技术驱动的,是品牌驱动的。我们知道互联网也好,电商也好还是新的科技也好,更多的会偏向于技术驱动,如果你有新的技术出现,你可能会在这个行业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或者全球的大企业。
你会发现消费者市场完全以技术驱动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几乎是很少见的,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可口可乐,还是某个咖啡品牌,所有的消费品牌都不是因为技术而驱动的,而是因为品牌而驱动的。
借用一下吴晓波先生在年终秀的内容“国货运动方兴未艾”。今天我的主题是“国货崛起到中国品牌崛起”。听起来大家觉得这个主题也有一点重复,我刻意这样写这样就是一段,因为传统大家对于国货的理解就是中国制造。现在所有90后、00后的心目中国货是中国品牌。我们先聊聊国货运动发展的轨迹,我们参照一下吴晓波先生提到的,第一次国货运动是1904年,当时清政府派了一个亲王参加一个全球贸易活动。当时国内带过去了陶瓷、茶叶、丝绸,这是从唐代开始中国影响全球比较大的产业。在那个阶段美国和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有汽车、家电产业,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科技产品了。其实西方国家相对我们国内来说领先了几十年。我们在1904年的时候已经有过一段国货崛起的时代。在那个阶段有中国民族产业崛起的历史风潮。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来,从1984年到1999年,我们认为那个时候在国内是产品经济的时代,小平同志说老百姓要吃好的,穿好的。因此大量消费者生产企业、制造企业在沿海改革开放经济特区迅速崛起,广东、深圳、东莞、长三角都是在那个阶段迅速崛起的。那个时候是中国制造。苏州是国内代工最聚集的地域,因为2008年的时候出现了危机,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了很多代工企业在那个阶段死去。
第二次国货运动是1984年到1999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了这次运动。第三次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这次运动才刚刚开始。其实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所有电商平台发展迅速成长的并不是国货。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还是唯品会,这些传统电商大平台,原来全部依托于跨境运用采购,阿里是直接整合资源,主要是以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为主,让他们迅速崛起。当时他们看不起我们国内品牌,因为我一直是做国内品牌,是国货代表性的企业。我们那个时候刚跟这个平台合作,大家都看不起我们。这是最初阶段。从2012年开始国货开始被平台认可,这个时候需要高毛利的产品补贴我们这个平台。同时这些平台也看到了消费群体发生了演变,90后、00后消费群体已经开始认同中国文化,认同国货了,消费者更多的愿意选择国货。平台对消费品的洞察还是比较迅猛的。平台快速知道消费者的数据,感受到消费者已经开始往中国品牌倾斜了,开始更多的选择国货品牌了。
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到底我们怎么样理解国货?大部分人认为早期国货就是国产货或者中国制造。还有一种理解是国货就是国风品牌,应该是第三次国朝运动。比方说我做化妆品的,突然加了一个牡丹,加了一个贵妃。我们上次看到了吴晓波的年终秀有一个故宫引申出来的系列产品,引申出了200亿产业价值的市场。如果仅仅以这个风格作为一种品牌的代表,也不能全部概括中国品牌。或者是中国境内注册的品牌。我有另一个理解,我认为中国品牌能够传承中国文化带着民族骄傲和自豪感的中国创作,能够点亮中国人或者点亮全球人的中国品牌商品。这样理解国货会更深入一些。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国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中国文化现在把它遗忘了,很多世界哲学理念在我们中国的道家已经传播几千年了,很多西方的文化在中国几千年之前早已出现了。我认为未来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自豪的一定是中国文化,基于这种文化深度品牌的出现才是未来中国品牌学习的方向。
谈一谈国货品牌未来的崛起之路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知道东阿阿胶、香飘飘都是快速崛起的品牌。在商品经济已经过度的时代,消费者的容量有限,消费者在他的心目中最多能记住6—7个品牌,如何抢占6—7个位置,必须有很明确的品牌定位,通过有效、精准的品牌定位抢占消费者的心智,不然市场的产品品牌琳琅满目,不太可能记得你,一次、两次、三次也不太可能对你产生新的记忆。
基于一个品类有效的做好品牌定位会是品牌发展最基础或者最起步的阶段,是品牌战略发展的根本。一个品牌的定位要基于文化的传播,你想塑造什么样的消费文化,传播上的生活方式,必须有很好的品牌文化支撑你的品牌。2019年这一年来反复听到颜值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做品牌,它就是高颜值,其他的很多行业也出现了大量高颜值的产品。现在新的产品创新仅仅是高颜值吗?吴晓波在演讲里边也谈到了关于颜值时代,颜值占90%,还有10%是其他创意。
我认为颜值很重要,但是基于颜值背后的深度文化,你的内涵可能是你这个品牌产品是否能够持续在市场上经营的核心。我理解的颜值只是形态,而品牌的深度内涵、文化,以及产品的品质,产品的技术会是它神的表现。我认为未来是形神合一的时代。在这些方面如果构建品牌都有很好的逻辑和理念,在持续竞争过程中我们认为产品创新会很重要,因为商品经济时代应该会成为历史,商品已经很泛滥了,同质化已经很严重,创新会有很多可以去琢磨的东西。
不是所有品牌都是重新创造的,创业型的品牌越来越难,还有一些原来活得一般般,现在面临着转型,它要进行品牌再造。品牌再造无非就是重新来过,如何进行新的品牌产品创新等等。
后面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创新,关于创新我想借助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的一些思想,“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他问读者到底什么是创新?我直接用两个词语的不对等让大家有一个创新感。在传统思维里边认为创新就是发明,我要发明一个新的事物出来,当然发明是一种创新,但不仅仅是发明还有很多人理解为创新有一个好的创意,也有人理解创新是我我创造一个新的事业,一个新的项目。原来大家对创新有很多理解。现在很多嘉宾谈到过跟创新有关的内容,德鲁克先生总结出一套内容,创新是是否能够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满足新的需求,才是创新。如果不能创造新的价值不能算是创新。
前面第二个嘉宾谈到了很多红人的运营模式,这些机构2017年到2018年已经开始迅速崛起了,只是说2019年家喻户晓了而已。如果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是从创新的字眼来谈这个话题,我不否认干这个事情是不靠谱的,我也没有这个权利判断这个事。如果大家都干这个事情还是干这个事情,充其量你是利用这个事情的红利获得更多盈利的可能,但是必须是创新。我们知道在中国红利时代不创新一样有很多机会,创新一定是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日常工作和创新呢?这里边有创新的管大来源指导我们怎么样进行创新,在座的有很多也关注过德鲁克先生的著作,看了这本书。创新有7个方面,第一是意外事件,平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突然发现某一个事物很意外,最初是排在第一位的百货公司,他们最主要是以服装类目为主,这个老板就问德鲁克先生,我现在很苦恼,我们公司的业务突然之间家电业务爆增,份额增长很快,影响到了服装份额下降。德鲁克先生就问他,因为家电的增长导致企业经营亏损了吗?他说那倒没有,利润比服装好,难道家电业务的增长导致客户流失了吗?他说也没有,我的客户越来越多了,原来客户来买服装我们推荐买家电,现在是客户买家电我们推荐买服装,这已经不符合常态了。我现在的是如何抑制家电的增长。
对于意外出现没有正确的对待,因此在十年间整个业务的发展有了很大的退步。同时另外还有一家公司捕捉到了这次意外的机会,他们专门为此成立了家电事业部门,大力的提升家电业务。结果这家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从原来排行第十位迅速排到了第二位,而且体量增长了几十倍。在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是否能够深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这是一次很好的创新机会。这里的创新在哪里,在一个新的市场里边把握市场机会就是一次市场创新。以服装、鞋帽为主导的时候主推家电业务,满足消费者家电需求,为用户创造这样的价值和服务,其实你就是一种创新。
第二方面我们认为是不协调事件。这个事情在当时的理解显然发生很不协调,美国钢铁业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的很不成熟,大型钢铁业举步维艰,国内前几年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候钢铁业享受到了极大的红利。美国早几十年也出现了钢铁厂难受的日子。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迷你型的钢铁厂,能够做很多定制的钢铁长期,而是这些大钢铁厂不愿意干的活。突然在某一个时期发展非常好,很多大型钢铁厂认为这个事情显然不协调,不合情理,做钢铁的就是规模取胜,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订单保障。迷你钢铁厂效用又低,产品还要多样化,他们觉得不协调。往往就是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在那个阶段有几个企业他们专门成立项目做谜底钢铁厂,在钢铁发展十年时间迷你钢铁厂成为钢铁市场的主流。
如果放到中国的市场,我觉得有一个也是可以参照的,微商高度发展的时候,那个时候也算是我们理解的不协调事件,2014、2015年的时候做电商的人都认为这应该是以流量为核心的时代,以大平台运营为核心的时代,建立起很好的流量入口才有很好的发展机会。2014年、2015年微商发展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因为很多微商都是一些宝妈和无业人员在做微商。我们认为这个事情很不靠谱,怎么可能没有宣传就把市场做起来,朋友圈一百人,一千人,卖完了一个朋友哪里还有机会。当时不看好社交电商的,做传统电商的企业他们这几年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瓶颈,如果借助微商等新的平台会有很好的发展。我们这个行业有两个大的案例,我们始终看不起的几个做微商的品牌,刚开始做三四百万的销售规模,结果2015年开始做微商,集中精力做社群。2015年一年时间销售额爆增一百倍,做了两三个亿,2016年、2017年,到2017年已经超过10个亿了,据说当时零售额达到15个亿左右。2018年整个零售额确实已经超过了20亿,它是纯微商品牌。当然它现在已经开始全渠道运营了。传统认为是不协调的事件,其实在这个时候能够深入的为用户群体,为商业群体提供产业提升也是一次很好的创新机会。
还有程序需要,淘宝、天猫、京东很多智能客户都是程序需要,这些都是一种创新。还有认知的变化,前面我们讲到意外事件的发生其实都是认知的影响,假如认知发生了变化就能够因此去创造新的机会,如果还固守原来的思维,就发现不了创新的机会。今天也有一个嘉宾说2015年的时候会有1600万新生儿人口。2017年有1700万新生儿人口,到2018年急速下降。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口数据的变化只是一个直观的数据,还有人口的演变,老年人开始增多,新生儿减少,女性人群增多,男性占比降低。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有个性,有主张,非常喜欢炫自己的人群成为主体,我们的销售方式就出现变化了。这样的创新机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还有产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也会产生出很多创新的机会,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就不讲那么细了。
最后是新知识,互联网行业和人工智能这一块,以及目前关注最多的移动相关联的科技产业发展,这些行业是技术驱动型的产业。这些产业如果能够创造新的技术,有可能会让一个企业强盛几十年。互联网的发展算是一种新技术的出现,未来人工智能近几年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其实新知识产生出来的创新很容易理解到的,也是大家知晓的。
最后借助罗振宇的一句段话,基于中国红利和新基础设施的红利任何产业都可以重来一遍。基于新技术,新的连接,不管连接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我们认为基于新的技术,新的连接品牌营销是可以重来一遍的。关于品牌定位到品牌再造,基于全新的市场模型和全新的基础设施其实品牌营销可以重来。就像刚刚有一个嘉宾说的零售不会死去,零售只会重构,零售只会以全新的形态出现,我们认为是可以重来一遍的。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忠告,永远不要迷失自我。在座很多人经常参加各种峰会,各种论坛,各种培训,各种新的互动,往往这种碎的信息让自己无所适从,很多人就迷失了自己,今天微商出现了干微商,明天直播电商出现了干直播电商,结果什么事都没干成,到底自己想做什么忘了。所以永远不要迷失自我。
来源: 新浪财经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