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老师跟我说,最近好多小学家长来找她倾诉,说临近期末测试,孩子前段时间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整个人都郁郁寡欢,话也少了,都不活泼了。妈妈还以为孩子得了流感,去医院检查了一通,医生说各项指标都正常,一点问题都没有,回家问了一通,孩子才说实话,是因为要期末考了紧张......
听完消息还是蛮震惊的!小学年级段的孩子精神压力已经这么大了吗?
这让我想到去年暑假的一则新闻。
12岁的宁宁家住溧水,读小学五年级。由于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后被妈妈严厉批评,并与妈妈发生了争吵。
在争吵的过程中,宁宁情绪非常激动,突然出现大口喘气、下颌抖动、双手呈鸡爪样,并用手指着胸口说,胸闷,手脚麻。
妈妈见状也被吓住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将宁宁送往就近的医院。
到院后,经过心电图、心肌酶、电解质、脑电图、胸片等一系列检查,显示均无异常。宁宁的症状也在发作后约半小时缓解,恢复如常,但病因仍不明确。
不放心的妈妈便带着宁宁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这是过度换气后中毒表现。”接诊的郭虎主任医师说到。
郭主任解释到:“家长别紧张,这叫呼吸性碱中毒。当孩子快速频繁喘气,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血浆内的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PH值升高,高于正常范围,就会出现这种中毒反应。”
郭主任告诉记者,每年到了考试前后期,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时常会接诊此类“呼吸性中毒”的案例。
患儿多为小学生,由于考前紧张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家长批评教育的过程中孩子情绪激动、焦虑紧张,出现大口喘气、下巴抖动、胸闷、四肢麻木等呼吸性碱中毒的表现。
部分家长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癫痫”。但一般情况下,这种“中毒”症状与癫痫无关。
呼吸性碱中毒都是一过性的,发作时意识清晰,只要情绪平复,症状既能逐渐缓解,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也有情况严重的,会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抖动,这就需要立即送医了。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 —《扬子晚报》
事实证明过分紧张真的会出事!
一、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的表现形式
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这一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有:频繁上厕所、心跳加快、心慌、手哆嗦、出汗、全身颤抖、甚至会对考试出现怯场,大脑一片空白,反应迟钝,对平时会解答的问题也会感到束手无策,严重的甚至无法坚持考试而晕场。
二、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产生的原因
不仅是小学生,成年人也会产生紧张现象,无事时不紧张,有事时紧张,当人们遇到大事时,如:考试、做手术等都会产生心理紧张,这是正常现象。对小学生而言,考试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紧张的事。
社会的竞争辐射到学校是学生的竞争,学生的竞争焦点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每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如何,都要面对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是亲朋戚友。他们心里感到,成绩好的脸上就有光、父母高兴、老师喜欢、亲朋戚友称赞,在同学面前能昂起头做人。反之就低人一等,没脸见人。有一种自卑和负罪感。所以考试成绩高低,家长、学生都看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故此,每个学生考试前都产生或大或少的紧张心理。
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和父母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全部原因。这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每个人的神经类型不一样,先天因素不同,有人容易产生紧张心理,而有的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轻一些;
其次,与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有关,如果父母对学生要求较高,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反之,学生就不易产生紧张心理。
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和自己的心理素质有关,这有先天遗传因素,也和后天的教育锻炼有关。如航天员杨利伟,他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就是先天的,在神五升空的前几天他的心跳非常稳定。后天的培养锻炼也很重要,有意识的把考试的重要性淡化,平时多培养自己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克服考试产生的紧张心理。
三、小学生考试心理紧张的利与弊
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有利也有弊,关键是心理紧张的程度。在考试时适度的心理紧张,是非常有利的,此时记忆状态佳,思考问题敏捷,解答问题又快又好,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水平。考试时过度的心理紧张是非常有害的,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现象,头脑一片空白,反应迟钝,整张试卷全成为难题,束手无策,严重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考试时学生心理一点也不紧张,这时也不好,人不紧张时思维也不敏捷,也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这与现代生命医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四、对小学生考试产生紧张心理应采取的对策
作为小学生,应采取哪些措施使自己的考试紧张心理适度而不过分,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呢?我们认为有这几点方法:
1、积极的应考态度
考试是为教师改进教学、学生改进学习提供依据的一种手段。如果学生能把考试看作是检查学习、改进学习的一种手段,把考试看作是进入新的学习阶段之前的必要总结,那么考试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考试,认真及时复习,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而也容易获取好成绩。如果学生把考试看作沉重的负担,讨厌考试,或者对考试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差,平时对学习不抓紧,考试时对复习不重视,势必难以获得好成绩。因此,考试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结果。所以老师和家长应启发和引导小学生树立积极的应试态度。
2、不要过分施加考试的压力
在临考前,教师和家长要设法给学生多增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尽量减轻其临考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像平时一样地生活,切不可人为地制造考试前的紧张气氛。否则,如果学生在考前准备阶段思想压力大,负担重,精神处于紧张状态,那么考试就往往容易发生怯场,即使不怯场也会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3、帮助小学生增强自信心
要鼓励小学生对考试充满信心,由于他们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要帮助他们确立适当的期望值和正确的应试态度,争取在考试中能把自己的实际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来。反之,信心动摇,则势必难以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4、关心小学生的生活
教师和家长应关心小学生在迎考期间的生活与作息,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复习期间,教师与家长应引导督促小学生适当休息,巧妙安排一些户外活动,以调剂他们的生活。如果长期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则考试时会体力不支,精力不足,容易产生怯场。
5、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考前教师与家长可向小学生介绍临考时的自我调节方法。如首先使肌肉放松,缓和紧张心理。学生接到试卷一看题量大或有不熟悉的题目,就会紧张,这时可自我暗示:要有信心,不要慌张,坐姿尽量舒适,使肌肉放松。如四肢还在颤抖,可进行深呼吸,反复几次,也有助于缓解紧张心理。其次,答题应先选容易的做,顺利解答一些试题后,可增加自信和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从而有利于发挥最佳的应试水平。此外,考完一科后,可总结经验教训,不要因乐观而掉以轻心,也不要因一科失误而丧失信心。考试期间,教师和家长的情绪也很重要,要平静、自然,对小学生充满信心,切不可因学生的一点失误而斥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0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