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勇谈。对于“买房落户,子女入学”的解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来说只要在城市有房有户,那么子女未来肯定是能在城市就读的。但是是不是对于一些在城市无房无户或有房无户的朋友是不是子女就不能在城市就读呢?其实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规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城市都会安排部分学校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随着大量的农村居民开始进入城市,城市教育资源不足是事实
相信有过从农村进入大城市(省会及以上)的朋友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需要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为何需要这样?其实包括现在很多大城市对于外来人口的认定其实通过这样的证件。而这些外来人口的子女未来要想就读城市的学校,也是需要提供居住证等资料才行的。几点观察:
农村教育日渐衰落
第一、通过外来人口子女就读政策来在城市学校就读是很多家长采取的办法。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大多数是都是固定的,究竟是在哪所学校就读?家长朋友就要做出选择了。不过根据实际观察来看,多数城市固定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学校都属于中下水平。农民买房不愿意转城市户口,是想把两边好处都占着吗?是你也这样
第二、优质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城市为了维护本市居民的权益自然会优先安排“有房有户”子女的入学问题。这里就以长沙为例,对于子女划片入学的先后安排原则是“有房有户、有房无户、有户无房、无户无房”,其实不仅仅是长沙包括国内绝大多数大城市都有这样的规定。大家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
户籍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放松落户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要想让子女在较好的学校就读,目前来看办法不多
第一、民办教育发展如火如荼,除去公办教育外不少民办学校也很拔尖。我国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是“两只脚”走路的,以公办教育为主导,民办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中小学教育来说,以我所在的城市不少民办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是很高的。当然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最大的差别就是费用有点高。
城市小学教育
第二、父母双方选择一方落户是多数朋友在做的选择。近期收到不少条友的提问,在农村户籍愈发值钱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朋友不愿意迁出户口。但是为了子女教育父母双方迁出一方成为一个折中的选择。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两口都是农村户籍(大学时期并没有迁出)后来在省会工作和定居后,双方协商只迁出一个人的户口。
综上,虽然说目前没有明文规定一定要把孩子户口迁出来才能在城里读书,但是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这样执行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教育部门。到底是地方有意为之,还是其他就由大家自己讨论了。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点赞、转评、关注,欢迎大家积极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7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