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妈妈找我聊天:
“她觉得5岁女儿画得画特别‘不正常’,粉嫩嫩的桃子中间有一条特别粗重的黑色线条,将桃子一分为二。而其他孩子的画都‘正常’,是浅色的相近色线条。”
她惶恐地认为,是不是女儿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
于是她立即付费咨询了某度上的一位育儿&心理学专家,想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这位专家给出的回复是:
画画喜欢用黑色多一点的孩子,通常都好动,不喜欢安静的坐着,他们喜欢跑到外面跟小朋友们玩闹。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或对其他小朋友恶作剧。
与此同时,这些孩子也可能是被伤害者,比如他们可能被家里人经常打骂,或者曾经遭遇其他小朋友的欺凌,又或者被老师打骂甚至伤害的经历。
这类的孩子属于“野性型”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日常行为,如果不正确引导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暴力的性格。
她听了专家的回复后,丈二摸不着头脑。
认真回想后,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打骂过孩子,女儿在学校人缘不错,从来没有欺负别人,也没有被别人欺负过,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啊!
于是,这位妈妈来问我。
“听说画画能反映孩子的性格特征,真的靠谱吗?我真的真的很担心,我自己就很讨厌黑色……”
我看了她发来的那张“有问题”的画,并找同事看了,均未觉得有什么不妥。详细回复后,建议她从观察孩子行为举止有无异样开始。
但她真的很着急,便劝她,“你与其这么担心,不如直接问问孩子!”
那晚,她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女儿谈心,
“妞妞,你为什么会用黑笔涂色呢?好突兀啊!”
没想到,孩子却说:
“因为我画画比较慢,等我准备涂色的时候,别人已经把好看的颜色都拿光了,我只剩下黑色的勾线笔了。”
看到这里,各位妈妈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
虽说,孩子的性格培养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迷信一些专家学者仅凭一幅画就【定论】孩子的性格,而是应该通过绘画、生活、行为举止、言谈表现等多维度的观察后,再下结论,这样才公允科学。
那么,孩子的绘画作品真的能看出孩子的性格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以我所在的外星人梵高在线课堂中,有经验的老师会在第一节课的20分钟内了解孩子的性格与绘画水平。
为了保证课堂质量与孩子的绘画参与感,每节课参与的孩子年龄基本相符。在绘画开始前,老师会通过讲故事或游戏等方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 通常,外向的孩子会非常开心,在座位上挥舞着双手,有时太激动就会将桌上的笔不小心掉地上。
- 内向的孩子则会犹豫、等待、观察其他人做法,等其他人开始画了,他们才拿起笔,但在绘画中很认真严谨。
- 还有一部分孩子,迟迟不肯动笔,是因为他们更加内向与敏感,怕生,所以需要时间适应陌生环境,适应老师。而且在绘画中会出现没有自信,害怕出错的表现,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的耐心鼓励了。
外向的孩子
外向的孩子一般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在课堂上十分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并且画出来的画面会很粗犷,主体物通常会比较大,有时候还会画到画面外去,甚至有时候涂色会不小心把蜡笔折断。
通常做事情也是三分钟热度,专注力非常的短,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绘画主题时,很快就说自己画完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善用鼓励法则。这类孩子本身已经非常自信,盲目的鼓励只会让他们高估自己。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简单的鼓励后,告诉他还有可以进步的地方。
比如:
“你画的这个池塘真不错呀,里面可以游动一条小鱼吗?”
从而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品丰富起来,更上层楼。
内向的孩子
内向的孩子则是相反的特性,他们善于保存精力,这会让他们看起来有些慢,因为他们会将事情考虑周全后在行动。
在课堂上,他们可能是最后动笔的学生,但一旦动笔之后就会抵住诱惑, 认真地完善画面,仔细的勾画物体。
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他们非常谨慎小心,也怕说错出错。对于非常有把握的问题才会举手回答,他们专注力很强,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分神,画面也比较整洁、有序,涂色看起来很规整。
面对内向的孩子,多倾听,多理解,因为他们真的很在意父母和老师的评价。
多多鼓励孩子,赞赏他们的小成就,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如果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耐心点,不要逼迫孩子让他们紧张。
但研究表明,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型的孩子,他们性格多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是可以塑造变化的。所以我们不能单凭一张画去评判孩子的性格,也不能因为孩子的性格为他们强行贴标签。
孩子的画,是他们内心的一面镜子,父母们要用心观察,好好呵护,学会读“画”。当孩子画完后,父母可以以一种“无知者”的心态引导,聆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会慢慢放松,向父母倾诉的。
帮助孩子把无法表达的心声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得家长与孩子更好的沟通,是我一直努力坚持的方向。
写在最后:
我是央美毕业的职场妈妈,更多精彩的绘画作品和育儿内容,记得关注我~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即可免费领取在线直播的少儿美术课程,针对4-12岁宝宝,课程结束后会给孩子做一份专业的绘画能力测评,让您更清楚孩子的绘画能力! 在家就能学的绘画课,就是这么方便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6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