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朴根太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昀、金锦哲):韩国希杰集团是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也是《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大型跨国企业之一。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希杰集团就进军中国市场并迅速发展,如今已在中国的餐饮、娱乐、物流等多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成绩与希杰中国区总裁朴根太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朴根太早在中韩建交前就被派到香港工作,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常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感到非常欣慰与自豪。
韩国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朴根太与中国的缘分,早于他与希杰集团,甚至早于中韩两国建交。1984年,朴根太被当时就职的公司派到香港工作,从此开始了与中国的缘分,在之后的35年间,朴根太先后被派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工作,直到后来成为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他在接受环球资讯广播独家专访时说,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但自己与中国的缘分却从未改变,“我在中国生活了35年,中国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故乡。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我感到非常欣慰。”
35年来,朴根太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中国人民越来越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越来越先进和国际化的观念,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35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中国经历的35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现在拍下一张北京长安街的照片,乘时光机拿给35年前的中国人看,也许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今天中国的面貌:高楼林立,宽阔的道路,街头行人穿戴时尚干练。去年中国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近3万元(人民币),这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加了25倍。这意味着人民的收入增长了25倍。因此,在改革开放的现场,我所感受到的诸多变化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为韩国希杰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如今,希杰集团已经进驻中国66个城市,建有32家工厂,拥有员工2万3千多人。业务领域扩展到食品、医药、娱乐、物流等等。作为希杰集团中国区总裁,朴根太说,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先做朋友,再做生意”“一次缘分维系一辈子”等人生哲学,这些哲理让他在中国交到了很多朋友,还让细心周到的他收获了“安排朴”的昵称:“‘先做朋友,然后再做生意’、‘一次缘分维系一辈子’这样的人生哲学让我在中国交到了很多挚友。我一直努力站在中国朋友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真诚地走近他们并且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中国朋友们很喜欢这样的我,还介绍自己的朋友给我认识。他们都会亲切地称呼我为‘安排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光荣的称呼,心里很温暖。”
除了收获众多的中国朋友、让希杰在中国蓬勃发展,朴根太认为自己在中国的35年间,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参与了“西气东输”工程,“2000年2月中国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当时我正在大宇集团工作,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因为这会带来巨大的商务合作机会。但是随着后期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我发现,参与这件事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不仅让老百姓免去了烧煤、烧柴和换煤气罐的麻烦,而且对改善环境质量意义重大。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最终我们成为为该工程提供天然气运输管道的钢铁供应商。”
展望未来,朴根太把希杰的发展方向和中国的发展路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就积极响应,开拓商业合作机会。他说:“去年5月,希杰物流正式宣布开启欧亚大陆桥服务,通过中国横贯铁路(TCR)及欧洲卡车运输,为客户提供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门到门多式联运服务。其实早在2017年,希杰物流与TCL集团的合资公司——希杰速必达就已经率先开启了中欧班列物流服务。去年又新增齐鲁号兖欧班列(兖州[yǎn zhōu]-华沙/布拉格/圣彼得堡)西安双向班列(西安-布拉格/汉堡/布达佩斯)。目前,这三大中欧线路已经成为希杰物流在中国新的增长动力。今后,希杰速必达还将以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的生产基地为据点,开发更多的国际铁路运输服务,促进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2019年,朴根太携希杰集团第二次参加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向中国和世界展示希杰最新产品的同时,朴根太也通过进博会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市场。他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市场,也让我们对全球市场产生了全新的认识。(有删节)我们在进博会上搭建希杰展馆,与中国消费者和采购商进行沟通和交流。中国是希杰集团全球事业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消费市场依然在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今后,希杰将继续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通过不断革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6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