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除了极少数有特殊际遇的人,“差生一定不会有好前途”,这个说法基本是成立的
为什么呢?因为以往在应试教育下,差生也就意味着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很多家长又心疼孩子年龄小,不忍心让他趁早去学一门手艺,只是在学校继续熬着,结果勉强熬到了高中毕业以后,成为了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高不成低不就,啥也不会、屁本事没有不说,还学会了自身的坏毛病:自命清高、眼高手低,自诩为有文化人,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
同龄人早已经辍学去学手艺的已经出师、甚至都已经有了自己不错的事业,而自己就跟孔乙己似的,在落拓和自恋中沉沦与无所事事,哪来的什么大好前途可言呢?笔者当年就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担心和忧虑,所以才下定决心,必须努力上进,一定要考上大学,否则还真的要面临万丈深渊,好在我成功了,考取了当时的国家第一批211高校,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现在,中考分流的贯彻落实,“差生一定不会有好前途”这个说法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了
为什么呢?孩子学习成绩好,只能说明你比较适合理论性学习,前途未必就一定好;孩子学习成绩差,也只是说明你不太适合于理论性学习,前途同样未必就不好。许多初中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选择读了职业技术学校以后,学会了厨艺、修理汽车、理发、建筑、销售等任何一门技能,大多都可以安身立命,更有不少人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了私营企业大老板,往日不少的所谓优等生反而成为了他们手下的打工仔!
国家现在实施的是中考分流政策,孩子初中毕业后,适合理论性学习的孩子,继续普通高中学习,将来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持续深造,有很大可能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当然也有高考失利或落榜的,难免沦为前途暗淡;而初中毕业后不适合继续理论性学习的孩子,可以选择读职业高中,及早学会一技之长,并且还有机会进入高职或本科大学持续深造,成为社会急需的、大有作为的高技能型人才,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说“差生一定不会有好的前途”呢!
新时代新时期,更加呼唤那些拥有“高学历+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再有所谓的“差生”之说了,人人都是人才
今年继国务院发布《职教二十条》后,教育部又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并部署启动试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试点方案》规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结合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开展培训评价工作,试点院校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
教育部同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学生和社会成员在按规定程序进入试点院校接受相关专业学历教育时,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这样的教育改革新模式,必然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涌流,这个社会上究竟谁还是差生呢?人人都有大把机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除非你自我放弃,不愿意学习,那样老天也救不了你,注定你会一生一事无成,只能成为这个社会发展中的碌碌无为者和可怜寄生虫,一点儿也不值得同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人说差生一定不会有好的前途”,这个说法如果放在过去或许还有一定道理,而放在今天却一点道理也没有了!因为时代不同了,老眼光不能看新问题,当今社会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社会压根就不允许存在什么“差生”,只要肯努力,人人都是可造之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