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盏灯——知识跨年有感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盏灯——知识跨年有感

每年观看罗振宇老师的知识跨年演讲,已经坚持了三年,今年关于教育报告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点燃了我心中的潜在需求,为我打开了关于孩子教育方法抓手的一扇窗,作为一个六年级孩子的父亲,我和众多家长一样为孩子健康成长努力探索着,我也可以做一盏灯,把我的学习心得为大家分享下。

一、整理焦虑 面对问题

正如罗老师知识跨年媒体人给出的数据,某公众号里搜索教育与焦虑相关词,流量在10万以上的文章有3470篇,搜索家长、父母与教育相关词,流量在10万以上的文章有6751篇。单一渠道数据,也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热度,和面临教育焦虑的迫切性。


家长的焦虑问题

现在大部分家长的焦虑主要是家庭职场难平衡、孩子学习成绩、校园安全、手机游戏上瘾等等,教育焦虑是人的一种情绪反应,它是对自身或后代的一种保护意识,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凡事都应有个度,否则过犹不及。焦虑从来不会消失,只有改变对社会教育的深度理解和形成不同的态度,才会找到好的方法,正确去处理好焦虑情绪,因此,家长需要为自己不断“充电”,照亮我们自己。

我们想点亮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得先点亮我们自己这盏灯!我们把自己点的越亮,我们就能把孩子照的更亮。

二、正确理解:课程的本质是激发禀赋 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

这里的课程我理解是广义的学习经验知识的内容和流程方法以及工具,不是特指学生课堂上或书本上的课程。而我们学生的课程也要从社会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的注射器,把孩子不懂的知识注射进去,而是,把社会上会发生的真实挑战浓缩和打包,在学校里让孩子们提前体验和感受,从中学习到应对和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有好的工具去运用,从而更好的面对社会上各种问题的挑战。

就像教育专家所提倡的“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一定要把捕鱼的能力学会,并且要适应不同的捕鱼环境挑战,从而有随时随地得到鱼的本事。“禀赋”指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或者天赋,这些素质需要一个漫长反复模仿、训练、锻炼、实践、挑战的过程,学习实践运用的过程不是直线,是曲折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实践积累经验,逐渐走向成熟和老练。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盏灯

“授之以渔”的“渔”和“鱼”的不同,就突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不是简单的传递,而是传授。因此,孩子的教育是需要陪伴、耐心、理解,更需要沟通和榜样,成功的父母,在教育中要扮演“牧羊犬”的角色,接纳孩子的坏情绪,设立规矩,教导孩子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有目标的人。

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寻找他的发光点,帮助他设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协助他去成就这辈子最精彩的自己。就像罗老师说的,走了这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那么,我还想补充的是,我们寻找的意义在于,为了照亮自己,也点亮别人。那就让我们先点亮我们的孩子!

三、与孩子一起去做: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所谓“行不言之教”,父母与孩子间的默契不仅仅来自于血缘,更多也在于陪伴、沟通和榜样的作用,当你对孩子有足够的吸引力时,你在孩子心中处于重要位置,你就很容易去点亮孩子。

“与孩子一起做”,不是完全参与孩子社交和学习过程,而是以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向上态度,挑战和克服人生问题的过程中,让身边的孩子感受到,用沟通、分享、榜样去教化孩子。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父母要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社会问题和挑战的态度,这是首要最关键的。而能让孩子最深有体会的是“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行动起来,摆正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态度,和孩子一起照亮自己,点亮身边的人。

四、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做孩子的一盏亮灯 孩子才会更优秀

我先引用一下网上比较火的句子,“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给孩子做个什么榜样”,“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古文里的“虎父无犬子”等。无非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第一本教科书,是孩子获取信息知识的第一源泉,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一盏亮灯,点亮孩子们,孩子们才会成为更亮、更优秀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您只需要活您自己,您不需要活孩子的生命,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26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