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衣不曳地”到“垂衣裳而治天下”的变迁,感受汉服发展史

从“衣不曳地”到“垂衣裳而治天下”的变迁,感受汉服发展史

很多人不喜在晦涩的古籍中感受西汉一步一步发展史,而且,对于封建关键时期的西汉来说,大多文化的形成就是经过西汉统治者团队一手创造的。所以,在理解起来,更加要求人们从发展的角度来慢慢感受西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最容易感受西汉文化发展的莫过于从最真切之处去领会,而给人们最直观感受的无非是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各种文物。其中,陶俑造型、服饰造型越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哪怕不从服饰材质中着手,西汉服饰背后的文化变迁因素也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的视角下更是真实的历史反映。

西汉统治者团队励精图治、白手起家,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朝代让后人敬仰,在汉初之时,放下了贵族的架子,选择与民同受疾苦,才给日后的鼎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西汉古墓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辛追贵妇的穿着让人们感受出汉代服饰的华丽,其实,后人很多都不了解的是,汉初时,哪怕是位高权重的贵族们,依旧处于极简的衣着状态,甚至,与平民穿着一样。

正如古籍《汉书•王莽传》中记载“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候,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之其夫人,皆惊”。所以,在西汉很长时间里,人们的服饰风格都是简朴的短衣,虽有逐渐完善的服饰制度依旧是因地制宜的状态。直到全面鼎盛时,“垂衣裳而治天下”的时代来临,人们的服饰才归于正规化。

所以,从汉服研究中知微见著,我们的确可以深入感受西汉的发展。

一、真实的西汉服饰演变背景

在班固的《叙传》中记载“汉初定,与民无禁”。《史记·历书》中记载“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逞,故袭秦正朔服色”。很多古籍都在说明着西汉初期服饰制度开始建立的背景基础。因为多年征战导致的民不聊生、国情凋敝,根本没有更多的经济基础保证服饰进行统一,统治者很清楚,无法解决百姓生存问题,西汉将与前朝一样面临倾覆,这才有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在无为而治的氛围下,更是没有马上颁布新的服饰制度。

可想而知,当时的西汉,刚刚整合了国家疆土,不同的地区虽然受到了秦代大一统十几年,各自形成的文化依旧根深蒂固,所以,汉初之时,人们的穿着也就是千差万别的,极具地方特色。在《后汉纪·明帝纪》中记载“汉初,文学既阙,时亦草创,舆服旗帜,一承秦制,故虽少改,所用尚多”,足以见得当时的全国穿着情况。

所以,西汉初期,服饰文化建立的背景中,当时的服饰文化基础是沿袭了战国与秦的服制,在其中,又因统治者团队出身荆楚,随之加入了楚文化。所以,这才形成了西汉服饰演变的真实背景,虽没有人们想象中如此美好,却给日后西汉服饰的演变创造了更大、更广的空间。

二、国力增强下汉服的发展过程

(一)、西汉初期服饰审美风格的建立

西汉初期服饰的审美风格也是整个西汉王朝服饰制度建立的大背景。除了前文所说的服饰样式继承了战国、秦代、荆楚的风格,颜色上还是继承了秦制的“尚黑”。当然,此时的汉服是没有来自自己的特色的,一切都有着前朝“照搬”的色彩。

秦始皇确立了尚黑的服饰颜色主体,因为,周代主火德,红色为高级服色,秦代兼并周代时,秦主水德,也就顺理成章的以黑色为最尊贵的颜色,帝王、百官都要穿黑色朝服,发展在西汉初期,黑色依旧是尊贵的代表。

而在西汉初期的服饰风格方面,更多的则是受到了荆楚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在李泽厚先生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出“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楚汉文化(至少在文艺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例如,“刘氏冠”与“三绕膝”这样的经典楚风服饰,在西汉的服饰演变中始终都存在,这一点与汉高祖刘邦的个人癖好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此之外,西汉初期采用的深衣制的鱼尾式三绕膝曲裾深衣,也来源于楚国服制。其实,为何楚国服饰会如此受到西汉统治者的青睐,也是因为服饰的整体风格偏向于曲直结合、虚实变化、气韵生动、浑然一体的视觉审美效果,完美地体现出西汉初期服饰质朴端庄的审美特点。

当然,西汉统治者团队白手起家,也未能在秦代王朝获得额外的财富,就算是西汉统治者再是向往华丽的服饰,捉襟见肘的经济环境也是不允许的,更不能在凋敝的民生氛围下极尽奢华,只能招来民愤民怨。所以,这种氛围下催生了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大巧若拙”的精神内涵,使得汉初服饰摒弃世俗的刻意做作的审美观点,崇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美。

在这一点上,奠定了西汉服饰哪怕处于鼎盛时期依旧保持的朴素、凝重之美。

(二)、西汉中期服饰审美风格的发展

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开始粉墨登场,多方面的主导国家发展,影响统治者以及国民的心智。此时的汉武帝当然也开始于群臣商议如何拟定、修改西汉特色的服饰制度,由此,汉服也成为了统治者手中传播儒家思想最好的工具。

最开始,在窦太后掌权之时,儒家思想影响西汉服饰并没有顺利进展,在汉武帝掌控实权时,服饰文化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因为“礼乐教化”成为了西汉治国平天下的核心内容,所以,统治者也要根据“礼、乐、仁、义”来建立君臣等级、尊卑老幼秩序,形成稳固的封建等级社会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汉武帝志在踏平国土四方,对于国家礼仪之事并没有太多的留意,所以,西汉中期的服饰发展虽有了自己的特色,速度依旧缓慢。在古籍《后汉书·萧望之传》记载“张敞曰‘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如淳曰: “虽有五时色朝服,至朝皆着皂衣”。

而在色彩的演变中,思想家们极力抬高五行中“土”的地位,最终,在汉武帝元封七年,做出了改革,“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将代表王权的服饰变为尚黄。

而此时,国力开始恢复,手工业繁荣,统治者也开始有资本在物质生活中开始提升,而且,西汉初期对于商人的种种限制对待也开始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西汉全盛时代来临的前兆,服饰当然开始变得能够按照当初设想来进行穿着,这也源于等级制度在人们心中的日益稳固。

(三)、西汉晚期服饰审美风格的确立

一统承平的局面,周边各国对于西汉的逐渐鼎盛都开始了敬仰,此时,社会经济更是空前发展,所以,人们的胸怀和胆识以及思想都比之前更加的活跃。所以,西汉晚期的服饰审美风格呈现了西汉统治者真正想看到的盛大局面,也就开始从朴素一点一点来到华丽奢靡。

此时,纺织品的种类也比之前多了起来,能够营造的服饰风格和外观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服饰时尚”也就应运而生。而更加积极的一面是,随着和邻国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频繁往来,西汉服饰中融入了很多新鲜元素。

此时,人们对于服饰的选择多了起来,当然,在使用层面上,更加开始追求舒适实用、美观大气。具体的表现是,裆裤子的出现让深衣逐渐变得剪裁宽松得体,线条流畅、朴素大方、活动灵便。而且,这一风格在东汉时期也得到了盛行。

此时,西汉整体的服饰文化也就成熟了,有了自己的风格还不时吸取了很多优质的外来服饰元素。

三、知微见著,从“衣不曳地”到“垂衣裳而治天下”感受汉服发展意义

在历代统治者中,能够从细微之处着想,为天下人树立典范,并能在国情危难之时敢为天下先,这种气度值得后世的历代君王效仿。最开始,从“衣不曳地”可以看出汉代统治者愿意为天下人做出表率,也彰显了自己一心为民的胸怀,要知道,整个西汉还是有资本让统治者当权之时就过上奢靡的生活,而如此简朴的汉服承载的是整个国民对于统治者的信任。

而在全国经过统治者励精图治之后,社会底层人士也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此时,汉服的功能开始走向了礼仪的载体,以及教化众人最好的媒介,智慧的西汉统治者借由一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服饰居然可以将经典的统治哲学思想完美的融入其中。在古籍《玉藻》、《深衣》中均有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 深衣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下裳十二幅以应十二个月”。

所以,当一件汉服被西汉统治者依据宇宙之天地、尊卑、男女、阴阳等哲学思想来构建,可以看出,西汉服饰除其功能审美性外,还承载了国家的哲学道德与伦理教化,真正实现了“垂衣裳而治天下”的目的。

所以,很多人评价,西汉统治者真的很有智慧,在服饰的发展上做到了与民共苦,才有了后来的与民同乐。真的是将汉服在不同时期能起到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也借由不起眼的汉服四两拨千斤一般巩固了自己的王权。

这些才是知微见著中,从“衣不曳地”到“垂衣裳而治天下”的过程体现的汉服发展意义。

四、汉服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最近,国内出现了一位95后男士,五年时间里,从头到脚始终按照汉服的礼制进行打扮,虽引来了很多人的非议,但是,他也用这样的方式再度让后人对于汉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与好感

汉服对于后世的影响中,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汉服是对于秦代之前服饰发展的一个经典总结,而且,对于后世朝代想要在日常统治中完美的做到将主张的思想融入其中,西汉统治者做出了很好的典范,因为,汉服完成了以儒家“中和、含蕴 为美”的服饰美学思想的统一。

而在汉服文化整体的建立过程,也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因为,汉服完全是在对于全国服饰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独立开放的系统,完成了与外界的交流,但是这一点,对于后世想要重新建立属于本朝服饰特点的朝代都是极具意义的。

而且,汉服还很全面的建立了“正统”与“世俗”两个不同的系统,既符合了儒家复杂的服饰观念,也体现了道家反朴归真的服饰观念,完美的做到了两相宜。

结语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汉代服饰,真的比感受任何一个朝代的服饰发展都要有趣,因为,这其中就是在观摩整个汉文化思想的建立过程,也是在感受西汉统治者在任何阶段独特的统治智慧。当然,极尽奢华的展现盛世不难做到,但是,“衣不曳地”绝对是汉代统治者得以坐拥天下多年的法宝。

很多人在看到那位95后的男士执着的穿着汉服坦然走在街头,感受的已经不是汉服外观给人们带来的飘逸美感,相反,那一段厚重的,不应被后人遗忘的历史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发展至今,汉服依旧是我们感受西汉历史的最佳途径,仿佛置身于西汉,仿佛我们已经与西汉融为一体。难忘“衣不曳地”的气度,难忘“垂衣裳治天下”的盛世,更难忘陪伴西汉走到最后的汉服发展历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978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