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名单,中核集团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清核电马红星技能大师工作室、中核建中曹子昆技能大师工作、中核陕铀金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中核四0四刘金生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至此,中核集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增至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数量增至11个。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是一所集多元化、多层次、多学制办学,集成人高等教育、技师培养、中高级技工教育、中专教育、职业技术培养、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院校。多年的办学积累,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厚德、博学、践行、业精”的校训,崇尚“真诚、关爱、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培养心智坚毅、技能精湛的专业人才”办学宗旨,围绕“德为先、能为本、宽基础、多技艺”育人宗旨,培养学生“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人文素养。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改革教育教学,引进具有丰富现场经验、具备教学能力的核电专家进校,强化重基础、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办学业绩突出,育人成绩斐然。长期稳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保证了毕业生100%的就业率和98%的优良率。建校以来为国家核建事业输送各类技能、管理人才上万名,在核电建设行业里,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被称为核电建设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福清核电马红星技能工作室秉承“深耕电气,育专业领军人才;锤炼技能,铸福核维修工匠”的工作室建设理念,以“解近忧、谋长远、抓重点、攻难关”为工作室建设思路,立足福清核电电气领域,积极融入集团、行业、地方发展大局,坚持问题导向,兼顾体系建设,在领域专业带头人培养,维修能力检修建设,国外培训理念及方法引进等方面大力开展实践探索,在重大技术问题攻关、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工作室行业话语权与美誉度不断提升。在业界率先提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主变高压侧GIC电气一次主接线重大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主变投运导致运行机组功率波动这一行业共性问题,助力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建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500kV充油电缆供油管进口设备自主维修,填补国内空白。
中核建中曹子昆技能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传授技艺和实现绝技绝活代际传承中的引领作用,建立了18人工作室团队。工作室以技术攻关为抓手,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利用工作室平台发挥技术创新引领,解决工作及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重视协同技能创新,依托工作室平台,打破技术工艺与技能的壁垒。多年来,工作室完成了包括1000多套关键设备的抢修,数百台设备都建立了技术档案,分门别类,累计达30余本、10余万字,这也让曹子昆技能大师工作室练就了“独门绝活”,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智囊团”和“攻坚队”。工作室带头人曹子昆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中核集团首席技师”、“四川工匠”、“天府工匠”等荣誉称号。
金晓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由中核陕铀公司获得各级劳动模范荣誉、先进工作者荣誉的一线职工、技术能手、技术骨干、高级技师等组成。该工作室是全国第二个核特有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第一个核特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确定了以“攻关克难的中坚,人才培养的平台,对外交流互动的窗口,技术研发主力”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活动,先后承担了《主机清洗工艺研究》等10项科研及技改项目,已申报4项国防科技成果和1项国防专利,所取得成果已实现工程转化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已创造了300多万的经济效益。同时金晓东大师工作室培养的5名高级工程师、6名高级技师以及多名高技能人员都已成为运行岗位的中坚力量,为铀浓缩工业运行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核四0四刘金生大师工作室团队投身基层,扎根生产科研一线,先后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工作室的成立,旨在解决核冶金领域的技术难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某金属材料治金领域颇有成就,同时涉猎于真空技术和特种材料领域,进行了多年的不断尝试、探索、试验、总结,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打通了国内技术,填补了中国某些领域的空白,接轨了国际水平。以技能大师为传帮带的主要承担者,以课题组为主要组织结构,大师工作室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产生科技创新成果,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形成精益求精文化。通过实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不断传承和挖掘工匠精神,创新开发核特有新工艺,研制新设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集团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平台的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创造创新能力强的高端技能人才队伍,同时依托平台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为集团公司新时代 “三位一体”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周 伟
责编:邢泓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核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