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交银施罗德基金将发行2支新产品,分别是:交银内核驱动混合(008507)和交银科锐科技创新混合(008734)。
基金经理均为擅长投资科技类企业的杨浩,那么这两支基金又有什么区别?如果看好杨浩,是投他管理的老基金还是新基金?
今天就来一一解答!
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
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4日。
公司规模:
公司基金总规模排名28/168,非货币管理规模999.13亿,排名中等。
团队稳定性:
投研团队稳定性好,最近1年新聘基金经理数4名,离职基金经理数0人。
团队成熟度:
基金经理团队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旗下基金经理26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4.13年,经验处于中等水平。
星级基金:
旗下基金评级较高,旗下基金数量174只,四星级及以上基金占比52%。
公司业绩:
最近2年,公司旗下非货币基金业绩非常的优异,排名在行业的16/121。公司旗下投资经理综合评分80分。公司旗下基金业绩的综合波动率相对于同类公司风险处于中等水平,最近2年,该公司旗下基金综合波动率排名61/122。最近2年,公司旗下基金的综合最大回撤率相对于同类基金公司,最大损失偏低,综合最大回撤率排名31/122。
基金经理
杨浩,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0年加入交银施罗德,IT科班出身,五年研究员经验,研究员期间主要研究通信和传媒行业,并担任TMT研究组长,2015年8月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投资年限4.39年,经验丰富;投资水平堪称一流,生涯中共管理过4只基金,可比较的2只基金均位列于同类前30%;生涯年化回报率21.25%,而同期大盘同期只有-5.81%。
杨浩基金投资业绩
基金表现
我们不再对杨浩先生过往业绩做太多分析,因为他过往的投资行为已经证明是一位擅长于TMT科技行业的投资能手。今天我们重点看他对未来投资的说明,从中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
- 投资逻辑:在管理规模超过百亿时,要获得超额收益只能依靠所投优质企业的价值成长。挑选优质企业的标准将集中于快速的成长阶段、拥有兼顾社会价值和股东利益的企业价值观,以及商业模型优秀。
- 投资方向:集中于消费型服务业、品牌消费品、政企服务、先进制造。
- 重仓股下跌:观察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是否调仓取决于企业稀缺性、估值和基本面是否发生变化。
新老基金对比
把杨浩管理的四支基金列表进行对比,详看下图:
杨浩管理的四支基金对比
请注意以下几个不同点:
- 业绩基准线: 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追求更高的稳定性,两支新基金进攻性更强。
- 投资范围:“科锐科技创新”增加了科创板,而两支老基金则在货币市场工具和银行存款方面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对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重较大。
- 投资策略:虽然各自表述不同,但几乎都是集中于高质量新兴科技企业。略微不同之处在于“科锐科技创新”更倾向于科技企业的早期阶段,“内核驱动混合”与“新生活力灵活配置”均以优质成长企业为主,最后“定期支付双息平衡”则注重企业盈利和现金流优质的企业。
选择建议
四支基金都是同一个经理管理,其投资逻辑和策略不会相差太远,因此投资者首先要明确是否选择信任杨浩先生,对他过往的业绩是否满意。
其次是考虑四支基金在投资范围和投资标方面的差别,哪个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如我看好未来中国新兴科技企业的发展!或者我偏向于投资已经上发展轨道且企业价值观正的企业!又或者我喜欢定期落袋为安的稳定感。
最后是根据自己投资期和资金量来考虑,钱不用且有耐心放长期,可以考虑新兴科技创新企业;暂时作2-3年投资计划的,可以考虑偏稳定的定期双息支付平衡、内核驱动和新生活力;不想等建仓周期的,看好股市这几个月涨势的,直接考虑定期双息支付平衡、新生活力灵活配置。
总之,在A股3000多点进场,股市的整体估值并不算高,国家经济基本面虽有下行压力但并没有恶化,而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何时发力难以判断。因此做投资要做好较长时间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打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