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记忆,它是孩子学习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可记忆力的发展是有年龄特征及规律的,如果超越孩子极限,强行地灌输知识,生硬提高其记忆力,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种记忆方式,如果孩子掌握好了,可以让其学习事半功倍:它就是细节记忆法。
记忆是有流程的
01 记忆是有流程的
我们都知道,记忆是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一种反应,包括神经和心理两个方面,它与人的智力相关。
而人的智力是人类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征服自然的核心力量。它包括如下5种”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力。
由于记忆力是智力的第一要素,它包含着注意力和观察力,因此,对细节的重视程度越高,就越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一般来说,我们的大脑,在记忆信息时,需要经历如下4个阶段:
1) 感觉摄入信息:通过眼睛、耳朵及其他感觉器官和大脑感觉中枢来感受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储存。
2) 信息处理; 通过想象或联想等方式处理后,延长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时间,使其能迅速被检索到;
3) 储存信息:将信息瞬时或永久性存在大脑特定的部位而不遗忘
4) 提取信息:按编码线索等检索,以获得回忆。
在以上流程中,细节,在信息的摄入、编辑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流程后期的储存和提取,最终影响记忆的效果。
提升记忆的途径
02 提升记忆的途径有哪些?
根据记忆流程的特点,提高孩子记忆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可归纳成如下两大类:
记忆素质训练和记忆术训练。
a) 记忆素质:
所谓记忆素质,即感觉器官,比如人的眼睛、耳朵及大脑中枢对信息的敏感性。
高敏感者,可将要记的信息,从常人瞬时储存形式,敏感成长时储存形式,让人看一眼,便觉得印象深刻,长久而不忘。
b) 记忆术
记忆术,是一种信息的加工处理技术,其重点是”联想”。好的记忆术,可以帮助延长短时记忆,并将短时记忆转成长时、甚至是永久性记忆,并可在回忆时提供很好的线索提示。
然而,记忆术掌握得好的孩子,并不代表他的记忆力就会因此而加强,只有提高记忆素质才能全面提高记忆力。
记忆素质是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记忆素质是提高记忆的基础,而记忆术是对提高某些事物记忆效率的手段。
比如打个比喻的话,记忆素质好比电脑cpu,记忆术则好比是软件。
众所周知,一台cpu为286的电脑,无论安装多先进的软件,都不可能运转得比586电脑快。同理,孩子如果一定的记忆素质,也就是cpu,是学不会、也用不好记忆术的;可如果有很好的记忆素质,即使没有记忆术,照样可以学好、用好各种知识及技能。
但是,好的记忆术,也就是软件,可加速记忆效率,让孩子的记忆力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升级或提高记忆素质,同时也要重视记忆术的学习,但从长远角度来说,提高记忆力,必须先提高记忆素质。
如何用细节记忆法提升记忆力
03 如何用细节记忆法来提升记忆力?
上面提到的记忆素质和记忆术,都是细节记忆方法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而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其实并不像许多父母所想象的那样特别困难。父母只要善于从平日的生活细节入手,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记忆的机会,并且反复强化,让那个孩子有兴趣去记忆,那么这项工作就显得较为轻松了。
下面介绍4个比如容易做到的方法:
1) 重复加深记忆
越熟悉的事物,孩子越容易记住,重复的目的在于加深孩子对事物的印象。
你把故事多讲几遍,孩子自然而然就可以记住了;那些经常见到的事物,孩子也能记住。
比如,想让孩子认识各种颜色,不必专门拿色卡来进行教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品,就告诉孩子,这个物品是什么颜色,多说几遍,孩子就记住了。
当看到绿色的叶子,你告诉孩子,“这些叶子是绿色的。” 当孩子在吃红苹果时,告诉孩子,“孩子,你在吃大大的红苹果吧?” 如此,孩子能很快认识各种颜色。当然,重复的次数要适度,要以孩子仍有兴趣为准则。假如孩子对你的重复感到厌烦或已经能够记住时,就不要在重复了。
形象辅助记忆
2) 形象辅助记忆
孩子在3岁前,对词语的记忆能力比较弱,基本上以情绪记忆、形象记忆为主。我们可以发现,当父母让孩子唱歌儿,说故事,念字母、数字等抽象材料时,要配上图片、动作或夸张的声音等,孩子才会更有兴趣,更容易记住。
比如,父母可以边给孩子讲故事边做动作,或将故事画成连环画,和孩子一起看着画面讲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对故事的记忆。
再比如,为了让孩子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可以把号码以故事或歌曲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孩子就能记得又快又牢。
当然,在运用形象辅助法时,可以结合运用“联想法”,将要记的内容想象成熟悉的形象,比如记数字,可以把每个数字想象成熟悉的形象,把“1”想象成筷子,而”7”想象成奶奶的拐杖等等。
任务驱动记忆
3) 任务驱动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出给中记忆任务,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
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之前,让孩子留心动物园中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各种动物长什么样,它们都爱吃什么等等。回家后,可以要求孩子说给爷爷奶奶或家里的其他人听。
孩子在复述时,可以帮他记录下来,让他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或者在讲故事前,让他注意故事中讲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话等等。或者晚上临睡前,告诉孩子,妈妈明天要做哪些事,什么时间做等等,让他帮助妈妈记住,到时及时提醒妈妈。如果到了次日,孩子记得并及时提醒了,妈妈要给予表扬,以激起孩子的兴趣。
不过,这里值得提醒的是,父母在给孩子提出记忆任务时,一定要尽量具体,难度适中,当孩子完成任务时,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
生活回忆记录
4) 生活回忆记忆
孩子每天的生活内容都是不同的,“生活回忆记忆”就是在一天内或几天后,让孩子回忆之前自己玩了什么,吃了什么,跟谁在一起等等,以培养孩子的记忆习惯。
比如,在晚上睡觉前,可以让孩子回忆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傍晚和谁在一起玩,玩了些什么,甚至对于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回忆昨天或前天亲身经历的事情。
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04 日常生活中,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父母会问,可是在日常养育中,该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呢?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活经验比较少,训练记忆力,可以从掌握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培养。
比如,我们可以让他:
a) 记住父母的姓名、电话及家庭住址;
b) 记住并叫出绝大部分吃过的菜的名字并能模仿几种动物的形象;
c) 记住并能说出身边物体的颜色,特别是比较常见的。如花是红的,叶是绿的。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记忆力
可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则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比如:
a) 带孩子去购物时,让孩子数下超市中某个类目商品的个数。家长和孩子对比一下,看谁数得对、数得快。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让孩子记住一些商品后走开,过一会再回忆,看看记住了多少;
b) 选择在交通高峰期,让孩子在路边用3-4分钟数数经过的汽车的数量;
c) 让孩子看看家长做家务劳动的全过程,比如杀鱼,做菜等等。之后,让孩子复述做事的步骤或程序。
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细节,只要我们能引导好孩子,让其捕获事物的基本特征,要记住它,其实并不是难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8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