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越来越发达,短视频越来越风靡,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这些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2019年12月15日,家住襄阳市东津新区的尚女士在用支付宝给手机充话费时,发现余额不足。她打开支付宝账单一看,多了好几笔支出,共计5.6万多元。尚女士怀疑银行卡被盗刷,第一时间报了警。
民警在查询账单后发现,消费记录中包括购买手机迷你币、充值奇豆等。最多的一笔消费高达一万元,而且时间都集中在14日晚至15日凌晨,短短4小时累计消费了5.6万余元。
经询问,原来是她11岁的女儿和7岁的侄女14号晚上用了自己的手机,在玩游戏时给主播打赏了!
其实,像这种“打赏门”事件屡见不鲜,这不仅反映了孩子缺乏对金钱的了解,也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监管责任的缺失。
那么,面对这类现象,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01
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不过中国人耻于谈钱,觉得谈钱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所以大多数中国父母从不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知识。
在“缺钱”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生的关系。
加拿大的银行有这样一项业务: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开银行账户。
所以,大部分父母都会为孩子开个账户,并带孩子一起去见自己的银行财务顾问,指导孩子管理账户。
父母会给孩子充分的权利去支配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钱,而这些钱基本是通过孩子的劳动获得的,也有些是亲戚给的。如果孩子想买个玩具,他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购买。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这样,他们才懂得珍惜钱财,理智消费,并尊重父母及其他人的劳动成果。
02
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孩子们普遍迷恋网络,但是他们的心智与思想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进行合理的规划。
家长不要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网络,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耐心地陪伴孩子改掉不良行为。
网上有很多广告,它们的适用人群就是儿童。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可能会被广告的内容迷惑,他不会考虑广告中的商品和描述是否一致,也不会考虑实用性。如果孩子请求家长为自己购买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理性消费。
孩子在浏览网站时,可能会看到很多暴力信息,这些信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如果孩子经常打游戏,在游戏中习惯了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分清游戏与现实的区别。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那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03
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今年4月份,家住深圳宝安的洋洋妈妈突然收到银行的欠费通知,得知自己的50万额度信用卡不能刷了,还欠费8万多。一查发现,这些钱是11岁女儿用手上的关联卡消费的。
洋洋的妈妈说,发现自己的女儿刷掉了200万,就要求女儿写了一份检讨书。洋洋在检讨书上说,除了平时在平台上进行互动,多个主播还跟自己加了微信好友,他们对自己特别关心!
虽说熊孩子的做法让人愤怒,但从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洋洋的妈妈对她不够关注,所以洋洋面对主播的关心就失去了理智。
面对这样的现象,家长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疏于陪伴孩子,才使得他们在网上疯狂地寻求别人的关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缺席了,就真的错过了。
我们如果想让孩子自觉地少用社交网络,就该以身作则,放下手中的手机与电脑,认真地陪伴孩子。
人生很短,孩子需要我们陪伴的时间也就那么短暂的十几年。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也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起来。
相信生活在父母用心陪伴和关爱下的孩子,内心一定会充满阳光和爱,自然不需要通过网络世界来得到满足。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特此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5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