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陈博
“你做普法短视频想法特别好,可以先去学校图书馆查资料、法学院蹭课,了解相关法律……”这是近日张娇在“新生树洞”活动中给学生的回信。
张娇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专职辅导员,2015年起她就发起大学“三封信”活动,4年间共给学生写了400多封信,共计近10万字。平常,她喜欢“送人上门”了解学生情况,每天午休走访75间寝室跟学生聊家常,毕业季前更是到宿舍里给学生改简历。
张娇进宿舍给学生修改简历
手写400多封信件
“希望你们在家里好好吃饭、好好运动,保持健康……”这是该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大一学生郭奇的“大学三封信”的第一封信。
2015年,张娇启动“大学三封信”活动,三封信分别是:入学时写给父母的感恩信及自己的“时空信件”、日常沟通的“树洞”匿名信、她给学生的毕业信笺。“学生一开始觉得给父母写信很难为情,但后来都说很开心写了信,很多人也收到了回信。”张娇说。
2016年,张娇第一次发起树洞计划,鼓励学生匿名分享遇到的困难和喜悦。当年,全年级230余名学生几乎全部参加。“信件内容大多是同学们成长的烦恼,如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处理等,学生的信件我都认真回复,平均写了两页纸。很多学生收到回信后,再次跟我来信,甚至从书信背后走出来跟我面对面交心。”张娇说。
“我想在家乡西藏做普法宣传短视频,张老师马上鼓励我做起来,还多次跟我交流如何做,其他同学都十分羡慕我们的辅导员。”今年参加树洞计划的学生陈列松姆说。
第三封信,张娇把它和学位证、毕业证一起发给学生,写给每个学生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这份特别的毕业礼物,张娇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
每天走访75间宿舍
“张老师每天中午都来宿舍跟我们聊聊,看大家最近有什么困难和疑惑。”大一学生鲁提善拉说,每到中午,张娇就会出现在学生宿舍楼,75间寝室她都会去看看。“学生平常上课、参加校园活动,他们没时间来找我,我就自己送人上门。”张娇告诉记者。
秋招季,张娇更是进宿舍帮学生改简历,230多个毕业生,她挑中午休息和下班后的时间,一字一句地指导修改。有学生感慨:“原来我还有这么多可圈可点的,我自己都没发现,很感谢张老师。”
据了解,张娇所带的该院2015级本科生的就业率高达98.54%,位居全校第一。张娇还成立了自己的“交心”生涯指导工作室,一对一地指导学生生涯规划。今年10月开始,张娇平均每天花1个小时跟学生交流生涯规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5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