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城事丨广州南站再放大招!增设蓄车区、优化交通组织,今年还抓了62名在逃人员

城事丨广州南站再放大招!增设蓄车区、优化交通组织,今年还抓了62名在逃人员

7月29日,天气闷热

站外出租车站场

正在巡逻的

番禺区石壁交管所工作人员已汗流浃背

每天有1万余辆出租车进出南站

他们在这里坚守到凌晨1时30

直至最后一位乘客离开

这仅仅是

广州南站地区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暑运期间,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和700多名武警、交警、志愿者、民兵、交通运政、城管、医护、保洁、绿化等人员坚守在一线,为旅客平安畅顺出行护航。

广州南站航拍 澄子 摄

“让每一位来南站的旅客平安舒心乘车,就是我们工作的初心。”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表示。

党建引领:从“九龙治水”到“一股绳”

广州南站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时间以来,该中心已服务了360万人次旅客,展现惊人的服务力。

其实,在南站地区整治中,一直面临“九龙治水”的难题,单位多、层级多,治理力量多元化,缺少有效整合。其中,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发挥协调沟通的作用,围绕服务旅客这一任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解决各种难题。

“比如春运暑运时,广州南站地区参与服务的单位有30多个。”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春运期间成立南站地区春运指挥部临时党委,将涉及路地的30多个单位部门思想统一起来,当各方力量紧紧聚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服务力。

这座综合服务中心就是服务力的体现,它为过往旅客提供乘车指引、特殊旅客送站、全域旅游推广等服务。该中心还与南站公交站场共建党群服务点,每天安排100名志愿者,为旅客提供贴心便利的出行服务。

科技助力:今年来抓了62名在逃人员

近年来,广州南站还引入了不少“黑科技”,比如人脸识别系统、室内导航系统、红外探测温度监控等,充分发挥科技智能效能,为旅客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

广州南站航拍 澄子 摄

在广州南站东广场警务室里,一块电子屏幕里面的人像不断跳动变换。“相似度91.91%,盗窃诈骗”“相似度88.61%,全国在逃”……不时有人像和数据出现在屏幕中。

在广州南站,有一批高清比对摄像头分布在主要出入口,只要有公安系统在逃人员比对库中的人员出现,系统就会立刻提示,并立即通知就近的警察前往查验,监控视频还可实现追踪。

“在逃人员特征信息即时发送到执勤人员手机上,执勤人员马上就会行动起来,要在3分钟内找到人。如果行动不迅速,在逃人员就可能消失在人海之中。”

数据显示,广州南站内共有9个地铁出入口,50多个楼梯口,站内6个停车场有2300个停车位,东西两个主出入口连接长途客运站、出租车场、公交站等,广州南站一楼交互层共有近200个出入口。要在如此庞大、繁忙的南站找人或找地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广州南站总建筑面积超过61.5万平方米,建筑密度大,室外使用的GPS导航信号很难穿透墙壁进入到室内,难以发挥定位作用。

这个难题怎么破解呢?

广州南站地区提出基于蓝牙三维实景和惯性导航的定位导航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广州南站内布置了11000多个小型蓝牙节点,构建出一套室内定位导航系统,为站内的手机用户提供精准定位和导航,实现快捷找人、找车、找地方。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相关人员表示,该室内导航系统一大特点是精确,误差可达到米级。

据悉,南站室内导航地图已升级到3D版本,覆盖区域包括站内二层(东出发平台)、站内三层(西出发平台和候车区域)、长途客运站入口,总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米。

直面“痛点”:三大措施应对交通难点

说起广州南站,接送难、道路堵、易迷路等“不完善”被频频提及。近年来,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这些市民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逐一疏导缓解。

接送难?

优化接送平台交通组织

“由于之前接送平台车道设置较窄,导致车辆流转不畅,造成平台拥堵。”南站管委会联合执法队相关领导表示。

优化后的东西平台把原来的六条单车道重新划分为三组双车道,一边是停车下客区,一边是通行区,而通行区不许停车。

优化后,车辆流转速度快了起来,接送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接下来还将上线广播系统、提示屏系统,继续提升东西平台车辆流转效率。

道路堵?

正建设蓄车区缓解拥堵

南站管委会联合执法队相关领导表示,每天大约有1万辆出租车进出南站地区,有时会发生300多辆车排长队的情况,占用主干道约一公里长。

为解决此问题,将在南站北路与石山大道交界处建设P9停车场,作为出租车蓄车区。而位于P9停车场对面位置的P10停车场也在建设,将用来停放网约车,这些措施将打通整个南站核心区的主干道经脉。

易迷路?

路名加方向路牌更清晰

“一到南站就像进入迷宫一样,看指示牌也很难走出去。”市民温先生抱怨道。根据南站地区智能卡口数据,每天进出南站的车辆有12万-14万辆次,其中周末和假期高峰期达14万-15万辆次。

随着近期路牌优化调整,该现象得到缓解。

十年客流量增十余倍 治理力度持续提升

过去10年,广州南站客流量一路狂飙,屡创新高。旅客到发量从2010年开站初期的966万人次快速增至2018年的1.62亿人次;日均到发量从2.6万人次增长为51.6万人次,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站

今年5月1日,广州南站更是刷新了一项纪录——日高峰到发75.29万人次。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暑运以来(7月1日-29日),广州南站累计到发旅客1760.9万人次,高峰日(7月15日)到发旅客67.4万人次。

全力推进南站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实现联合整治全覆盖。今年1月至今巡查发现环境问题223个,完成整改问题215个,完成率为96.4%

基层声音

遇到问题大家首先考虑的是旅客

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注重旅客体验和服务意识已深深烙印到这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凡遇到问题,大家首先考虑的是旅客,以此为出发点,去解决问题。

“半夜到南站,夜间公交很贴心”

过年回家,高铁是首选交通工具。以前回老家坐汽车需超10个小时,现在仅需要3个多小时,而两者价钱相差不了多少。

广州南站的服务很贴心,如在三层有针对特殊原因导致高铁晚点处理改签的服务站。而且南站这边总有夜间公交车或出租车方便搭乘。

广东工业大学生

广州南站夜间公交

“每天把最后一名旅客送走才下班”

番禺区石壁交管所所长

广州南站出租车站场运力最紧张的是晚上最后几班高铁抵达后,这是一天中我们最忙的时间段了。

暑运期间,我们交管所12人全部放弃了休假,每天从早晨8时30分到次日凌晨1时30分,大家两班倒,每天把最后一名旅客送走才下班。

不少志愿者“拖家带口”一起来服务

我是一名志愿者,读大二时,便加入了广州南站地区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成立9年了,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有不少志愿者是拖家带口一起来这里做服务的,做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也是“乐己”。

广州南站地区志愿者

党建引领:南站不再是“难站”

作为全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枢纽,广州南站曾经因为标志指引不清晰、公共交通运力配套不足等形形色色的乱象,一度沦为网民口中的“难站”。

可是,如今的广州南站已经大大改观,全新启用的570多个标识让旅客不再担心迷路,周边交通秩序井然。

党建引领是解决难题关键所在

平台拥堵就设置隔离带,出租车难疏导,就设立专门的停车区,网约车多了,就隔出专门的网约车候车区。

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紧盯乘客需求,不断提高车站服务质量和水平。

党员带头,发动多方参与

尤其在春运等长假期间,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协调和聚合各方力量。

以党建引领

广州南站不断提升管理

为乘客提供更优质服务

南站不再是“难站”!

整理丨糍粑鱼

来源丨广州参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桂来、张露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37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