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冬胜;欢迎关注中财论坛
一看到草树,我就会觉得格外亲切,心里就会涌起一阵阵温暖。时光回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湘西的村村寨寨,村头村尾,吊脚楼旁,便可以看到一个个用稻草团团绕树堆积而成的草树。
那一棵棵,像圆形的塔,仿佛一种装饰,以雍容的形态点缀在乡村,乡村显得古朴、悠远、恬静。或见一头娴静的牛,慵懒地站立着,懒懒的吃着稻草;
或见叼着旱烟、穿着黄色大衣的农人,迎着风雪,来到草树边,双手紧紧抓住稻草,一把一把地扯,然后抱一大捆,匆匆朝牛圈走去。
一缕炊烟从房顶窜出,一缕缕腊肉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农人的脸庞写满惬意,仿佛瞬间抓住了幸福。
猫过了冬天,在春天刚刚透头,农人们就开始了忙碌。
忙碌着,忙碌着,春去秋来,刈倒那一地金黄,打下稻谷之后,那一根根稻草,被粗糙的手紧紧的捆扎为一个个稻草,立于秋阳中,晒干,然后摞好草垛。
那一个个草垛,便在九、十月的田埂上等候着。在稍微轻闲的时候,农人就用绳子捆好,一担担挑回家。那金黄、轻盈的稻草在一晃一晃中就被接回了家。
用一个稻草包住树干,结一根草绳,一圈一圈,牢牢地捆好,一个状似圆塔的草树就完成了。那过程,仿佛在进行着一种古老的仪式,沾满了虔诚。
今年,几场秋雨,给父亲一个措手不及,刚扎好的稻草,憔悴地站在田间。太阳刚从云缝钻出,淡淡的秋阳倾泻而下,母亲就催促着父亲去翻去晒。
父亲也不敢懈怠,一个下午,便将草垛摞在田埂上了。父亲心里显得踏实,饭也多吃了一碗。父亲说,有了稻草,冬天,牛就有了草料,牛就能膘肥体壮。
想想父亲的话,看着家里的那头剽悍的黄牛,我的心溢满了感动。那一亩亩水田,那一片片平地,是牛默默无言的犁过――从远古而来,以舒缓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在伤痛中犁过,在希望里犁过。
难怪,俗语说:“人是吃的牛的饭。”
没想到天不作美,秋雨连绵,摞在田边的草垛,拔开一看,稻草有些发黑,有些霉点。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母亲叮嘱我,趁今儿天好,把那些稻草挑回来吧。
我把一个个稻草捆好,踉踉跄跄地挑到屋旁的那棵椿树下。父亲一看那有些发霉发黑的稻草,脸色凝重了好久,沉闷了好半天,才蹦出一句话:
“今年牛吃什么呢?那发霉的稻草,牛会不会吃?唉,还是摞好吧,牛可遭孽了。”浮在满脸沟壑的父亲脸上的感伤,好久没有滑落。
父亲似乎在打造一件作品,一会儿吩咐这,一会儿吩咐那,一会儿教导我:收尾要接一条绳子,好好的捆紧,这样才不会漏水,下面的草才不会浸湿,牛才会吃。
稻草里,还残留一些秕谷,觅食的鸟雀、闲散的鸡也会光顾草树,乱乱的去抓。于是父亲又爬到山上砍来了杉树枝,放在草树的顶端。那一根根尖锐的刺,破坏者终于望而却步了。
冬天有了稻草,牛就壮,农人似乎就会幸福。看着那摞好的草树,与草树有关的点滴便在我记忆的土壤里萌动了,发芽了,开花了,茁壮了。
岁月被犁铧铲过,洒下一缕缕芬芳,有草树的日子也就弥漫着幸福和温暖。
乡亲们办喜事,常常是二、三天。冬日里,亲朋好友,济济一堂,海吹神聊,夜阑人静,兴味犹存。
主人则打着电筒,来到草树边,满满的扯上一大捆,铺在堂屋里,将借来的棉被铺好,一个简易的床铺就弄好了。睡在那稻草铺上,感受着残留的稻香,朋友们心里暖暖的。
不是为了聚集在这吃一顿,仅仅为了走动走动,送上一份纯真的祝福。没有匆忙,没有时间的紧迫,没有厚重的礼金,一切简简单单,一切从从容容。
走村窜户的匠人、忙碌的夜行人,在冬日里,天黑了,从草树上扯半捆稻草,一路顶着火把,行色匆匆,向着那熟悉的家门。没有顾忌,没有恐慌,一切淡定,坦然。
春间二、三月,一冬里,牛没有享用完的稻草,农人赶紧卸下草树,将一棵棵稻草又运到了苎麻地里,一层层铺好,然后烧掉。
此时,稻草似乎也在抒写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悲壮。那草灰,在雨水中与厚重的土地融合了。那一根根粗壮的苎麻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壮壮的。
看着那一片碧绿,农人心里也是暖暖的。
那一棵棵草树,屹立在心头,总有太多太多的温暖。十岁那年的十月,年近古稀的爷爷,一再叮嘱父亲在那片充满希望的苎麻地旁摞一棵草树。
一棵苍老的油桐被爷爷看中,父亲一个个往上抛,爷爷一个个接住。在爷爷一声声的咳嗽里,那一个个稻草一层层一圈圈被摞好。
我和弟弟在油桐地里乱疯,不想,只听咔嚓一声,那棵油桐不堪重负,翻倒了,爷爷也从那草树上摔倒下来了。幸好,满地稻草,爷爷又躲过一劫。
如今,爷爷离去已多年了,但看到那草树,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爷爷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脑海里了。我的心便觉得一阵阵温暖。
只是那一棵棵草树,已渐行渐远,被牛耘过的土地,突突作响的铁牛在吐着粗气强悍的吼过。田园的宁静已经被隆隆的铁牛吼声淹没了。坚守的农人,在风霜里踽踽独行,孤独,直到老去。
残阳西斜,牛的铃铛在风中响起,草树便寂寥的站在家的旁边,像一个孤独者,在静思着,沉默着。
时光流过,但那泛着稻香的草树,却一直矗立在我的心头,让这个季节变得温暖,让我的心头变得温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2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