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过的书#
2019年就剩下最后的三天了,又到了一年一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了,我也不例外。翻看我在2019年给自己定下的几个目标:
1.读9本书(无所谓专业领域,只需自己喜欢,抓起来就读的)
2.自己的专业证件考起来(消防工程师)
3.给孩子读12本绘本
4.全家去黄山旅行一次
5.回老家陪父母10天
6.学习写作
7.学习日常服饰搭配,给自己买两件略微贵重但不奢侈的首饰。
8.坚持早起。
一看自己定的目标,感觉这一年也挺充实的,除了去黄山旅行没有去成,其他的目标基本都是完成了,然而让我最欣慰的是我自己的阅读目标和给孩子读绘本的目标也全部超额完成。
今天说说我自己阅读的部分,我的阅读没有什么目的性,爱看的书就抓起来读,但是从阅读中我实际却收获了不少知识,包括总结的一些阅读方法。
一说到阅读,你是不是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扰:
- 每天太忙,白天忙上班,晚上忙家务,有点空闲时间还想刷刷抖音朋友圈放松一下。
- 不知道读什么好,一去书店,看到黑压压的书海就范晕。
- 书倒是准备好了,一拿书就犯困,根本坚持不下来。
不瞒你说,刚开始我也会这样,听到别人在朋友圈晒书单,晒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我是又羡慕又焦虑,羡慕人家怎么可以有那么多时间看这么多的好书,羡慕人家可以坚持做一件事一整年,让读书变成了一种习惯。而焦虑的是自己恰恰没有那么多时间,焦虑的是自己怎么还没有开始行动起来。
而改变这一焦虑状态,首先是要行动起来,让想法变成实践,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进而想办法去解决。
阅读,不是你没时间,抓住这些时间你也可以做到每天阅读1小时。
大家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天都只有24小时,白天上班,晚上做家务,带娃,空了还要找点娱乐项目。那么别人的阅读的时间是怎么来的呢?
时间就像河流的水一样,你不抓它它会偷偷流走,你使劲攥它它还是会流走。我们常常感叹光阴易逝,岁月如白驹过隙,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每天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时间有限,而任务很多,要工作,要做家务,要亲子陪伴,要娱乐,要健身,怎样在有限的24小时做完诸多任务就变成了至关重要点。
为此我咨询了一些朋友,还付费买了一些时间管理的课程来学习,总结有以下三点。
(1)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做一些轻松容易做的事情。
我们每天除了集中做一些事,其实有很多的零散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上班时间,就是较为集中的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坐地铁等都是一些琐碎的时间。利用好这些时间,一天的工作效率会高很多。需要注意的是,碎片化的时间里做的事情不宜太过复杂或者太过艰难,太过艰难的任务适合大片时间集中去攻克。而碎片化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不算太难,也不至于是不动脑子的消遣活动。
我每天上班要坐接近30分钟的地铁,一天来回就是1小时,我就是利用这段时间看书阅读的,塞上耳机,在手机上提前定一个下车的闹铃,这样当我沉浸在读书这件事上的时候,不会因为过分专注而坐过站。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之前考的消防工程师所有的课程以及训练全部是地铁上完成的。
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排解我因为时间不够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另外一方面因为很好的利用了这个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 阅读任务,做完这项任务会感觉身心很舒畅,为下一次增加了信心。
(2)定一个小目标,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一本或者基本书的阅读。
一旦有目标,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刚开始做阅读这件事的时候,目标不要定的太难,比如一周看好几本书,比如规定要一周内看完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领域的书籍等等,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目标。一周看好几本书作为上班族来说太难了,定的目标太多太难最终都只能导致截至日期到了而任务却没有完成的结果,这不仅会增加你的焦虑感,更会让这件事变得寸步难行,最终值得再一次放弃。
万事开头难,开始的时候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比如第一周每天看书半个小时,这样一周下来就能看接近两个半小时的书,一天半个小时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容易做到的。一周以后,阅读习惯逐渐养成,阅读时间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渐次增加。
难的不是一天能阅读多长时间,难的是把阅读养成一种长期坚持的习惯。按照以上定小目标的方法,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就没有那么难了,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由少到多,这样实践起来比较容易可行。
这个方法还有另外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设置一个截止日期,也就是deadline。就像《奇葩说》里面程璐说的,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人都是有惰性的,遇到问题总是想要逃避,拖延,而设置一个deadline就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做任何事都需要设置一个截止日期,阅读也不例外。
设置一个deadline有诸多好处,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时刻提醒我们日期到了,最后的日期到了,如果不在这个最后的日期做完,之后再也没有时间做,之后就要去做别的,就再没有机会做当下这件事了。
阅读,不知道读什么内容的书籍,一去书店,看到黑压压的书海就范晕。
计划也做好了,时间也有了,决心也下了,但是至于自己读什么书是不是还会犯难?
- 不知道读什么内容的书籍
- 不知道什么类型的书籍适合自己
- 到哪里去阅读比较合适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说说我的过去的一些经验。
- 针对选择什么类型的书籍,首先我建议是刚开始选一些容易读的,故事性强一点的,比如小说之类的,由于故事情节和节奏的深入,会加深阅读的兴趣,刚开始最好不要读专业性的书籍,枯燥乏味不说,很多专业名词根本读不懂,这样就会大大消减我们的兴趣。随着阅读经历的积累,可以读一些叙事性的散文或者人物传记之类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根据自己喜欢的领域来选择。
- 我选书籍的途径很多,我会从豆瓣书评上去选一些最近新榜和热榜的书,道理不用多说,热书榜和新书榜关注的人多,而且有的人会写一些推荐的书评,我个人比较喜欢看别人的书评。还有就是有的大型超市会有专门读书的区域,也会有一些推荐的书籍。总之,现在有很多平台可供选择,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即可。
- 有人会问我,读书一定要去图书馆或者读书室吗?我的答案是不,不一定每天都要跑图书馆,图书馆书籍太多一方面会造成选择困扰,另外一方面,现在图书馆真的人超多的,想要找一隅安心来读确实蛮考验人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在微信读书这个软件读书,可以将自己家喜爱的书籍加入书架,而且可以分类,我的书架总共三个分类:一个是读完的,一个是半途而废读不下去的,还有一个即将要读的。我用这个软件读书已经用了三年多了,可以一边读一边在文字上做笔记,写感想。而且每周会有一个好友读书排行榜,每次看到自己在榜首真的感觉收获满满。
总结:选书的宗旨是自己喜欢的且容易读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借助一些平台的外力可以选出更好的书籍。读书不是一定要到固定的某个地点或者某个时间,拿起手机或者平板,随时随地就可以阅读了。
阅读,一切都准备就绪,但是一拿书就犯困,根本坚持不下来。
书本似乎可以治愈一切失眠,如果有人告诉我最近失眠很严重,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那么我的建议是拿一本书本出来在眼前晃晃,肯定20分钟内进入梦乡。虽然这么说有点自嘲的意思,但是想想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是不是一拿书本就犯困?上学的时候尚有学业压力逼迫自己坚持下去,我们平常阅读没了学业压力该怎样坚持呢?
(1)设置奖励机制
我用的阅读软件每天阅读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就能兑换阅读币或者无限卡,这些币或者卡可以用来阅读收费书籍的收费部分,我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努力多读一点,然后跑去兑换币,就好像一个小孩做了好事得到了家长的奖励一样。我们不妨想想,我们鼓励我们的小孩去做某项事情的时候,也经常设置这种奖励机制,往往这种机制所带来的效果都是很乐观的。
(2)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有很多打卡阅读的群,不妨去加一些这类的群,当你分享或者打卡自己的阅读经历时,会不自觉交了很多热爱阅读的朋友,可以几个朋友一起相约读某一些书,然后经常看看大家的进度,这样既能相互督促,而且还能增加自己的阅读信心。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终究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潜移默化之中,也会变得优秀。这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如果你选择和中途放弃的人一个赛道,那么你在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多半也会选择放弃,如果你选择和始终坚持到底的人一个赛道,那么你在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看旁边的人或许一咬牙也就挺过去了,而阅读也一样。
在过去这一年里,我交了很多热阅读的朋友,并且在一些人的鼓励下,我开始学习写作,让我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且想坚持做下去的事情,也是在这一群人的陪伴下,我在阅读和写作的道路上感到踏实不孤单。
(3)阅读一本书,做一些摘抄或者想法
阅读过程中,对于读到精彩的情节或者精美的句子不妨做一些笔记或者摘抄,可以让阅读变得有意义,这样不至于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囫囵吞枣,浑浑噩噩的读完。
读完一本书我通常会把自己的笔记或者摘抄誊写在一个专门的笔记簿上,然后会写一些简短的书评或者想法,这就会用到之前做的笔记或者摘抄。
而且,这本书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长期坚持做读书笔记或者摘抄,对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笔有很大的帮助,假如将来自己想要写点什么的时候这些积累就会在你的脑袋里任你调遣。
总结:阅读不难,难的是开始和坚持,不要总说没有时间,不要总说不知道怎么选择书籍,不要总说读书太难坚持。充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通过各种平台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或者抓起手机,打开读书软件,此时此刻就可以阅读。学会这几种方法,相信你也可以在年末的时候骄傲的晒出你的阅读书单。
都说做一件事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阅读亦是如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2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