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北大毕业生去向,480多人当公务员,仅50人创业,是喜是忧?

北大毕业生去向,480多人当公务员,仅50人创业,是喜是忧?

《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已经公布了。2019年,“最高学府”北大一共有9904人毕业,包括校本部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在这个报告中,北大详细公布了毕业生的去向,并统计了选择重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以及分析了毕业生去机关、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的数据。在林林总总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非常醒目:2019年北大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仅仅为50人,而选择当公务员的毕业生,则超过了480人。

根据北大数据,2019年,北大一共有2822人,已经和用人单位签署了第三方协议。而这些签三方协议的北大学子中,有17.08%的毕业生,进入了党政机关。党政机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说白了,就是公务员机关。也就是说,超过480名北大毕业生,2019年都去当公务员了。相比之下,北大公布了2019年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多少人呢?仅仅50人。分别是:本科生10人、硕士生34人、博士生6人。

看到这两组数据有什么感受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编一样,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作为北大毕业生,按理说,他们属于是大学生中的“天之骄子”,他们享受到了最优质的大学教育,他们享受到了最好的大学氛围,他们也应该是最自信的大学生。但是,就是这一群出自最高学府的大学生中,他们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很多人眼睛里,依然只有公务员、只有铁饭碗。能够有勇气选择自主创业的,何其之少呢?

尤其是在签约三方协议的北大毕业生中,480多人当公务员,对于这个数据,小编真的是高兴不起来。实话说,公务员这份工作,用得着北大毕业生这种才高八斗的人去做吗?实际上,大多数公务员的工作,一名普通的二本学生,足以胜任。让北大毕业生毕业之后去当公务员,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杀鸡使用牛刀”。如果大学生们都向北大毕业生学习,将来,最优秀的资源都流向公务员行业,那么其他行业又怎么办呢?国家每年给北大那么多的资源和经费,就是为了让他们培养公务员的吗?

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认识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2185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