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部完成
2020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钱国利的家里热闹非凡,大人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准备午饭,孩子们在客厅里嬉戏打闹,钱国利的老伴儿一边打量着孩子们,一边打理着绿植,一家人亲情满满。从“旧窝”搬进了新家,年近70岁的钱国利看着眼前的情景,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从未想过一家人能从深山老窝搬进楼房。以前孙子每天上学都要徒步走山路,现在好了,新家交通便利,上学、就医就在附近,易地扶贫搬迁这个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记者了解到,我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已全部完成,包括钱国利在内的搬迁人口达到58346人。
钱国利家的新变化是易地搬迁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162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交付使用,集中安置小区规划建设155个配套脱贫产业园区或脱贫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461人全部落实后续扶持措施。目前全市已拆除旧房12522套,完成今年拆旧任务,土地复垦复绿3288.72亩。
据悉,按照总体部署,我市重新精准识别确定贫困搬迁人口30461人,同步搬迁人口27885人,确保做到精准搬迁,应搬尽搬。严格执行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特别是针对1人户和2人户难以操作和执行等问题,采取集中安置区建设联排单间房、在分配宅基地内预留续建空间以及实施集中供养等措施予以解决。
与此同时,易地搬迁安置与脱贫产业同步规划,围绕“一环六带”产业布局和“五个百万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增收”工程和“基地富民”工程,为集中安置小区配套建设了155个产业园区,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不返迁、不返贫”的脱贫致富目标。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统筹推进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把安置区建成“升级版的新农村”。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区建设同步规划,严格控制容积率、建筑高度密度,建筑风格较好地保持了农村风貌特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0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