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2019年,有让你产生“心流”的事吗?

2019年,有让你产生“心流”的事吗?

文|夏小影

将刊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1期

还有几天就是2020年了,朋友圈大家频频晒出回顾,高频词是“太难了”。

我的2019,同样也是“太难了”。一年里换了工作,谈了恋爱,过得尤其动荡,折腾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有很多不知道和不确定,并没有因为经历了难事而洞察命运的秘密。

生活不易,不仅要为柴米油盐奔波,更因为捕捉不到生活的意义感。我的经验告诉我,人是极其需要意义的物种,如果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人的生理感受力可能会部分关闭,也就是所谓的“不感觉到累。”

之前,我觉得这是一种骗局或吹嘘,后来才发觉,他们可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啊,可以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被使命号召所以爆发出了常人所没有的精力与体能。

相对的另一面是,当一个人在做一件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时,即使这件事并不复杂,人的精神感受力会变得格外发达,也就是所谓的“心累”“没劲”。这些是当下年轻人最经常有的反应。

周末看了一篇文章《大公司圈养的年轻人》,里面就是这些心累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在分工精细的大公司,个人价值无限缩小,做的工作琐碎又无聊,员工自诩为“现代版流水工人”,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拧螺丝”。而大公司的最大优势是:它让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公司随时可以离开你,你随时随地可以被替换。

两相对比,很容易得知,为什么创业维艰仍然有很多人冒险去做自己的事业,因为那种意义感和价值感,是其他岗位工作很难给予的。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云或马化腾,创业也不是年轻人的普适出路。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现有的生活里,活得更有精神一点?

很多人会说,生活要有奔头、有意义,那你得有自己的目标或信仰。

年少时,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本能对“目标”“信仰”这类宏大表述比较排斥,总觉得这样讲话的人下一步就是掐着你的脖子让你听他的。现在我会觉得,人噢,活在这纷乱的红尘,总还是得有点信仰才成。

那些干出一些事情的人,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人。我们都知道写《史记》的司马迁,这是个很老套的例子了,但我最近看他那篇《报任安书》,做了点功课,原来这个事情是很有背景的:当时发生了立太子案,形势敏感,太守任安考虑再三,没有听从宰相的话发兵打太子。

之后他被汉武帝下狱判时,任安给老友司马迁写信求助,因为司马迁当时做了中书令,常进宫陪伴皇帝左右。司马迁当时没有回信,差不多过了两年,任安临刑前,他给老友写了回信,因为再不写任安也就听不到了。

在回信中,司马迁主要表达了两点意思:1,我不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伴君如伴虎,其实我很痛苦。2,你知道我的遭遇,我本该早就去死,我之所以苟且偷生是因为我有活下去的理由,我得写完《史记》。当初李陵案我已经死过一次了,如果现在我为你说话,皇帝再生气一次,我一定活不下来了。可是我不得不为了《史记》活下来,所以我不能救你。

看完这篇,我几乎要哭了出来,我看到的不是历史书中令人生畏的司马迁,而是一个有自己理由或信仰而艰难活着的活生生的人。

我相信,即使每日在深宫压抑痛苦,他的每一天也是亮色的,因为他回家就可以执笔钻进《史记》的世界。

另一个我喜欢的人是作家木心,他人生坎坷,饱受风霜,家破人亡,手指被折断时依然坚持写笔记,栖身于自己的文艺世界中。还有王小波,幸福美满的世俗生活放着不过,非要走一条寂寞辛苦的文学之路,最后在写字屋里突发心脏病去世。

他们看起来都不是世俗眼里顺遂的幸福的人,但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因为我相信他们一定很快乐,一定不会觉得没意义或没意思,他们的每一天都是鲜活的。

所以我想,我们也应该有点信仰,来支撑我们在漫长的人生中不感到虚空,在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时能为了这个信仰继续满血复活。

我似乎有点找到我的信仰,因为我越来越发现,写作最大的奖赏是写作本身。告诉你一个找到它的办法,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事情是你做的时候忘记了周围,感觉时间得很快而 不自知?这个让你产生“心流”状态的事情,也许就是你生活中的小信仰。

有了这个小信仰,无论生活有多难,你都可以继续走下去。希望你尽早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信仰。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责编:申西

审校:百宝、刘晓

终审:愉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0167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