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走出舒适区是成功的通行证,但真正能做到的不多。
大多数人的失败,不是因为愚笨,也不是缺少向上的决心,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很多人要放弃一件事情的时候,已经坚持了很久,只是“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想改变自己固然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但更需要讲方法。只靠一腔热血是走不远的。
1. 走出舒适区,总是半途而废
很多人都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从明天起,我要坚持早起,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读书,好好工作……一个个计划列下来,信心满满,结果,执行没多久就放弃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改变很简单:我们只要做跟我们想要改变的行为相反的事情就行了。
- 如果想拖延,那就想办法勤快一些;
- 如果想安逸,那就想办法多学一些;
- 如果脾气大,那就学着对别人礼貌。
当我们没做到时,总是会归咎于我们的意志力有缺陷,我这个人就是比较懒散,我就是做不到等等。
但其实,走出舒适区,改变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一项医学调查说,心脏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抽烟、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等,他们将必死无疑。
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其余的七分之六的人是不想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知道怎么做,但就是无法改变。
我们曾以为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就能迎来改变,就能蜕变成更优秀的自我。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2. 象与骑象人,改变失败的原因
改变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 · 海特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来描述这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来说,理性提供方向,而感性提供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想改变却总是失败,因为感性这头大象太强大。
因此,如果想要改变,我们就必须了解感性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大象让改变更容易。
象与骑象人
大象的特点有三个:
第一个特点:力量大。 一旦被激发了,理智就很难控制它。
第二个特点:受情感激发。它既容易被恐惧、焦虑、压力等消极情绪驱动,也会容易被爱、同情、忠诚等积极情绪所驱动。所以它既可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动力。
第三个特点:受经验支配。它只认我们切身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认我们立志所构想的“期待的好处”。
其中,第三点是我们改变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们期待的好处是想象出来的,并没有深刻地体验过这种好处。相反,我们都体验过睡懒觉是温暖的被窝,打游戏的快乐,吃美食的开心,这些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好处。
当两个好处发生冲突时,感性大象总是转向“我们体验过的好处”,放弃“期待中的好处”。因此,改变就失败了。
3. 三个方法,助你改变更轻松
我们已经知道了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能会有付出没结果,但是改变依然是我们进步唯一的路径。那么怎么用正确的方法去助力改变呢?
1.精力管理,开启改变的第一步
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任何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性的事情都需要付出精力。对精力的管理就尤为重要。如果精力运用不恰当,做事情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精力主要来自体能、思维、意志、情感。
①. 体能。
精力不足的罪魁祸首就是体能不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无论是工作、学习、游玩等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注重饮食与睡眠,经常锻炼,这是做任何事的第一步。
②. 情绪。
满足感和安全感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能够恢复精力。有些人看电视、追剧、看综艺能带来满足感,有的人玩游戏能带来满足感。
但无论是追剧还是玩游戏,也要适量。
之前,我也是这样,周末就追几集美剧,玩会游戏,看的时候很爽,其实回过头感觉非但没放松,还感觉更累,因为这种满足感衰退的很快。
最好做一些有社交的活动,比如约朋友去爬个山,骑个车,哪怕约饭聊一会也行,因为可以和其它人交流,这样满足感会时间会持续的长一些。
③. 思维与意志
思考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大脑只占体重的 2%,却需要人体 25% 的氧气供给。如果思维得不到足够的恢复,会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
思维恢复的关键是让大脑能有间歇性的休息,可以适当的偷个懒,注意休息。
精力象限
2.心理免疫 X 光片四栏表,找到大象的恐惧点
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当我们用新的行为方式行事时,免疫系统会让我们感觉到焦虑,为了避免这种焦虑,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原点,这也是改变经常失败的原因。
因此我们要找到为什么改变会带来焦虑,我们感性的大象在恐惧什么,如果不知道阻碍改变的原因,那么改变也无从谈起。
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发明了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工具:心理免疫 X 光片,可以帮我们发现我真正恐惧的地方。
心理免疫 X 光片,一共分为 4 栏。
第一栏:填入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比如我希望坚持锻炼;早起早睡,把这些目标在第一栏。
第二栏: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比如我经常熬夜,经常懒床等,把这些行为写在第二栏。
第三栏: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更进一步讲,就是如果不这么做,你所担心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比如说,我担心,如果我不这么做,最后如果我没坚持下来,别人可能觉得我不过如此。害怕被人觉得不过如此,就是我担心的点。
第四栏:让这些好处成立的最大假设。
这个假设隐藏在我不想要的行为背后,正是这个假设,让这些行为所谓的“好处”成立了。
心理免疫 X 光片
3.小步子理论,一步步走向目标
学会了精力管理,知道了感性大象的恐惧,下一步就是具体的改变方法。
①. 奇迹提问法。
奇迹提问发:假设自己已经达成目标,那么回顾这个过程,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在改变的过程中,往前看和往回看,所看到的的东西经常会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当你假设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再往回看的时候,你其实已经绕开了大象的防御机制。
大象不会再去思考这件事是怎么不可能,它的困难在哪里,而只会思考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这时候,你会更清楚,大象的第一步该怎么走。
比如说:假设我已经每天早睡早起,那至少要早一点上床上吧;要早点上床至少要早点吃饭吧。那按时吃饭就可以做完我改变的第一步。
用“奇迹提问”的方法,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实现,有时候改变就是这样,它像是一副多米诺骨牌。最重要的是找到能够推动改变的那块牌,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把它推倒。
记住,改变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和你心中的大象正面对抗,你需要绕开大象的防御机制。
②. 专注当下。
“小步子原理”不只是一个关于如何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更是一个关于让自己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正如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如果你需要有最终成功的承诺,才能去做一件事,那你已经陷入了让自己无法行动和改变的思维模式。
而“小步子原理”的核心,是让你专注到当下你能做的事情上。至于这个事情能不能带来你想要的结果,这不是你能控制的,因此,也不需要你去关注。
总结
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不靠满腔热血,而要讲方式方法。学会精力管理增加自己的效率,了解心中感性大象的恐惧,使用“奇迹提问”踏出第一步,用小步子原理慢慢接近目标。
掌握这些方式方法,终能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9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