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曾收到窦文涛邀请的黄健翔第一句是:“你们节目让骂记者吗?”

曾收到窦文涛邀请的黄健翔第一句是:“你们节目让骂记者吗?”

十多年过去了,谈起黄健翔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在2006年世界杯上的那次激情解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激情解说成就了黄健翔,也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走出舒适区的黄健翔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迎来了更多的挑战。

自“解说门”事件之后,投身网络视频平台的黄健翔让自己的才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他开始频繁的接广告,接代言,出席各种活动,他做过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上过综艺,拍过电影,说过相声,出过单曲。


黄健翔


当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他不停的被记者们所骚扰,各种流言蜚语围绕着他,人言可畏,假话说的多了也变成了真的,时间一长,大家也就懒得去刨根问底,懒得去验证一些说法是谣言还是真话,人们普遍接受了自己更感兴趣的说法。

尽管黄健翔当年也曾在微博上置顶了一篇自己的文章,专门解释自己为何辞职:“当我认为自己不再胜任,不再适合的时候,我是不能容忍自己赖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的”。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满足那些阴谋论者,他们需要更加猛的料,更加骇人听闻的背后故事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这些问题自然对黄健翔造成过很多困扰,一向嫉恶如仇的黄健翔,在接到窦文涛邀请的时候,他上来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节目让骂记者吗?”


黄健翔


窦文涛对黄健翔的状态也很感兴趣:“最近他们又怎么招惹你了?”

黄健翔回答:“不是最近,是一直对我就不友好”言语中他带着怨念。

一些媒体撰文抨击他,他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无口厚非。但有些人编造假新闻污蔑自己,他不能接受。有人说他和张靓颖搞地下恋情,有人说他和前妻打官司争夺财产,也有人说他通过写书卖了30多万册,赚了60多万稿费。

黄健翔对这些谣言非常气愤,首先他认为自己一个大男人,别人怎么说自己都行,但是这样的行为会对张靓颖等那些女孩们的名誉造成很大伤害。并且他开玩笑说最近打算拿着那份报纸去找出版社,把欠了我那60多万的稿费还给我,人家报纸上可都登了。


黄健翔


尽管有些时候他想让这些对于他的攻击和伤害变的可爱,尤其是他当年的《天天运动会》节目开播的时候,一大堆对于他的可利用素材被一些无良媒体加以利用,在黄健翔口中那达到了一种义务宣传的效果,导致《天天运动会》成为一档非常火爆的节目。

听起来黄健翔说的很是轻松,但是从他的言语中还是能听出来他的不甘心,窦文涛评价过黄健翔,说他是个不受屈的人,是个事事都要较真儿的人。而从他上节目之前先要问问能不能骂记者的动机来看,他心胸没那么开阔。

有一次一个媒体征得了黄健翔的同意,到他的节目组进行拍摄,回去之后黄健翔看该媒体发布的稿子,他怎么看怎么别扭。在对方的形容之下,他的工作环境简陋,条件艰苦,中午工作餐吃的是盒饭,媒体尽量给他营造出一种虎落平阳的凄凉。


黄健翔


这样有引导性的描述让黄健翔像是“哑巴吃黄连”,他总不能公开说现在的工作环境比起之间的单位好多了,那这样的言论让前单位情何以堪呢,难不成真成了人走茶凉?人家前东家不得想你黄健翔为何如此没良心呢,你这骂谁呢?

再说起吃盒饭,在工作的时候,在外景地拍摄的时候谁不吃盒饭呢?成龙、刘德华在片场不吃盒饭吗?难不成戏拍到一半人家还开车拉着你到五星级酒店搓一顿?一点不像话。

接着,这家媒体这样描述黄健翔送走嘉宾时的态度:他很谨慎的迎来嘉宾,并毕恭毕敬的送走他们,态度和行为极为低调。

黄健翔对此看法很大:“好像我从前是个傲慢的人似的,难道对待过来录节目的嘉宾不该这样吗?”。媒体的高明就在于此,他不声不响之间就隐晦的塑造了一个由人前显贵到日薄西山后的黄健翔形象。


黄健翔


一直以来黄健翔对待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媒体态度是很谨慎的,他始终处在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对待他们你急不得,恼不得。在整个跟拍的过程中,黄健翔很少和他们进行正面交流,但仍旧被他们抓住了把柄。

在演播室内,黄健翔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的节目才开播一周就有两家服装品牌要对他们进行服装的赞助,大家都很高兴。但媒体却歪曲了事情的本意,他们在文稿中这样写道:“如果在原来的单位,黄健翔是从来不需要为了服装问题而担心的”

节目组里负责服装化妆工作的小姑娘连续四天没日没夜的工作,为节目组里需要上镜的演员们熨烫衣服,准备服装,被媒体几句话就把所有的努力抹杀了,为此整个团队都对这些媒体的报道很不服气。

身经百战的冯小刚面对记者的问题:“陈凯歌的《无极》和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都上映了,你是先看的哪个?”


黄健翔


冯小刚知道这是记者在给自己挖坑,于是他回答:“我两个一块看的”

黄健翔显然还没达到这个水平,他在窦文涛的节目中说过:这些记者早晚是要倒霉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冷静对待这些“暴力行为”行为的,很多人忍无可忍终归会选择以暴制暴的!

如果我们梳理一下黄健翔的遭遇,可能会看到一些深层面的问题,首先记者喜欢编排黄健翔,这其实迎合了观众们的情绪,媒体终归还是为大众所服务的,观众们的兴趣点就是媒体们努力的方向。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些积极的,正面的,客观的,有出处和资料详实的真相,往往观众们不感兴趣,反而会对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谣言兴致满满,这其实表现出了一种现象,人对真相本身并不感兴趣,人们只愿意看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黄健翔


有一天黄健翔终于忍不住了,他在博客中大骂记者:“不要再恶意消费我的辞职事件”“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你难道不怕将来遭报应吗?”

当有人因为“解说门”而被迫辞职,人们想看到他的人设崩塌,愿意看到他失意落魄,这迎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阴暗心理,而黄健翔也因此而彻底爆发。

媒体的做法展示了人们一些“气人有笑人无”的劣根性,凭什么黄健翔干什么成什么,哪一碗里都你能吃的饭,你得到了那么多,人家说你两句你就不乐意了,怎么好事全让你占了,作为公众人物这是你从社会上得到那么东西所该付出的代价,你就该沦为我们的消遣。


黄健翔


对此黄健翔也许无从反驳,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比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更有话语权,也更加强大,他所面对的那些问题和劳苦大众相比似乎又算不得什么,这让他的抱怨多少显得有些矫情。

但当盖在女儿脸上的衣服被风吹落,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全部对准了这位一脸惶恐的小女孩,黄健翔抱着孩子仓皇逃走,后面是一片噼里啪啦的快门声,当孩子用怨念的眼神望着眼前这一幕幕的时候,有多少人想到了鲁迅的在《狂人日记》中那句“救救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48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