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行各业都在说难,只有互联网企业还在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商企业。很多人都预测2019年实体经济虽然发展缓慢,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国家统计局主管的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B2C电商平台市场消费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 额64393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745亿元,增长2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4%。在全世界范围中,电商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经济更为发达的美国电商覆盖率只有15%的占比,比我国低大约4.4%。随着电商亚马逊的发力,2019年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超过我国。
互联网企业被称为虚拟经济,实体企业一直困惑的是虚拟经济为何连一根绣花针也不能生产,却能凌驾于所有的实体企业之上?
到底是谁打开了魔盒,造成了如此的结果?
是政府没有给与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企业相同的政策吗?
亦或是互联网企业通过什么伎俩欺骗了消费者和实体企业为其谋利吗?
互联网企业这么赚钱是不是抢夺了实体经济的利润?
为什么实体经济如此困难了,互联网企业还在疯狂撒钱?
为何电商不但有高速增长的营收,甚至连利润都是滚雪球式的增加,还有大量的资金向相关企业投资,不断的用低价,免费的手段去做实体经济不敢做的活动呢?
疑问重重,有人甚至大声疾呼,要限制电商,反问究竟实体经济要烂到到什么地步,互联网企业才能满意呢?
我们接下来从几个方面分析:
01.互联网企业积极构建信息社会基础建设,成为信息基础建设的免费建筑商:
近年来,最能激发百姓民族自豪感的社会变化,无非是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幅提升,高铁,民航,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我国人民获得感强烈,这一切都是政府投资的结果,和发达国家拉近了距离,令外国人认同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电子支付,网络购物,快递服务,无线网络应用的普及则是让外国人惊掉了下巴,因为这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程度。这一切都源自互联网企业的大量投资,可以说互联网企业承担了国家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工作,而且是免费在做一些事情。
这些本该由国有企业担负的重任都被民营的互联网企业实现了,本该由四大行完成的电子支付被阿里和微信实现了,本该由中国邮政的实现的快递业务被菜鸟网络和京东完成了,本该由交管部门完成的出行平台被滴滴创建了,就是铁路总公司的12306也是在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下才能运转正常。从表面上看互联网企业首先抢的是国企的饭碗,国企不愿意投资的,不想干的,嫌麻烦的都由互联网企业完成了,实质上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打败了强大的对手,让普通百姓率先享受了新技术带来的福利。
在营销手段上国企更喜欢用市场和行政手段结合的方法。从最近的ETC推广就可以看出,为了完成任务,逼迫剩余的车辆加装ETC,收费站直接减少了人工收费窗口的数量,但是对那些出租车,滴滴出行,以及要求及时拿到报销票据的需求却没有反应,这直接导致了拥堵。反观阿里,电子商务的瓶颈一直是支付,建立了支付宝才完全解决了电商的发展难题。
对于这些义务为社会建设投资而自身去承担经济风险的企业,似乎政府没有意愿对他们进行压制,反而会出台更多的支持措施。
2.互联网企业之间是流量之争也是资本竞争:
互联网企业和风险投资息息相关,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企业前五十家基本上被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瓜分,而欧洲只有一家,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基本覆盖全世界,这和互联网企业的属性相关,任何一个企业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一角落,除了国家给予限制,理论上全世界都是他的市场。而互联网的免费性又使得只能寡头存活,中国能够诞生大型互联网企业在于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有充足的网民,有较高的转换率。
如果我国不建立互联网企业,就要使用国外的技术和产品。所以在国家战略上是需要支持互联网企业的。即使2019年我国开始向电子商务征税,但对于欧盟开始征收的数字税,目前并不打算征收。
互联网企业实际上存活难度极大,就像大海中的漩涡,只有最大化的把所有的信息流量卷入自己所在的漩涡,才能保证自己的这个漩涡不被其他的漩涡吞噬,这就是为什么各个互联网企业都要不断的去开发更多的渠道引流的原因。
为了活下去,互联网企业只能聚焦在营收的不断增长上,营收增加估值才能增加,估值增加才能有更多的风险投资来续命,希望能在竞争对手之前完成市场份额的占据,才能打败竞争对手。
以阿里系为例,除了电子商务为核心外还开发了视频服务,旅游出行,金融理财,音乐音频等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和实体商业的形成战略合作,甚至对于大家都不看好的社区零售,也在不断的进行覆盖。要知道,这是一个无底洞,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单纯去做社区,其利润根本无法覆盖成本,而为了导流,社区电商可以通过投资人的钱来进行客户习惯养成,这些资金每年都超过1000亿,这些资金都是扩大旋涡的成本,腾讯系也在相应的领域对等投入。相较于主营部门的盈利,其他的引流部门基本上都是赔钱的,因为收到的信息还无法加工并变现。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旋涡之战中,互联网电商本意是扩大自己的流量,保证自己的生存,后续可以把这些信息流量加工,变成数据换钱,随着旋涡加大,实体经济中的一些固守在相对封闭领域在将来很可能被互联网企业完全代替,比如说电子产品销售,各种公用设施收费营业厅,有线电视,报纸和刊物,火车票销售,对于互联网企业只是多了一个功能,而实体店则是整个行业都消失了。
对于实体经济,互联网企业从来没有想使他们消失,而是要截取实体经济的资金,消费者,物流以及信息流的入口,以便能做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升劳动效率。在这个不断的变异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一家不和互联网结合的实体企业都有随时被替代的可能,跨界成为竞争的手段。
3.目前看起来,互联网企业虽然在不断的扩大规模,但是他们的信息流能够变现的只有广告: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能够赚钱只有广告,游戏和支付三种模式。游戏和支付不是每个互联网企业能够做的,但是广告可以,有足够的流量和用户,互联网企业赚广告费,就像卖肉师傅手上的油一样简单,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在广告收入上的不断的增加,互联网企业才真正开始盈利。
在2019年的上半年,综合前二十名的公司广告营收就达到了破纪录的2822亿元,最多的阿里竟然有720亿,这部分就是以客户管理收入为名义收取的自己平台上的商户的费用,难怪直通车效果那么好,自然流量全部没有了,流量必须有偿使用。对于互联网消费企业,使用者使用软件并交付自己的信息流如购买习惯,支付信息即等于向平台交付了使用平台的对价,而互联网企业可以将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的形式销售给商品的卖方,以达成利润的实现。
马云近期也在演讲中说,互联网企业也是制造业,加工的产品就是数据。
而京东也因为佣金和广告收入暴增,结束了12年不能盈利的窘境。作为一个以自营为主和自建物流的电商企业,京东更像是国际社会上认可的电商企业,而非一个平台。京东在初期以电子产品为突破口,打败了所有的电子批发市场的小老板们,连以物流速度快闻名的中关村电子批发市场都无法坚持下去。成为国内所有电子产品的最大代理及第三方平台,通过自建物流的优势,从电子产品转而推向全品类,成为了众多企业重要的销售出口。
前20名排行
而传统媒体曾经的巨无霸中央电视台,只排在第7名,预计收入100亿,甚至低于拼多多。
五大卫视系统中只有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依靠各种综艺节目还能和三大视频平台勉强争夺,电视广告系统在2013年达到1119亿的峰值后,开始结束猛烈上升的势头,缓慢下滑,这个时间也正是互联网企业达到规模后逐渐开始广告活动的时刻,此消彼长,预计今年已低于千亿。而互联网视频平台手握700亿资金,广告收益上升也是必然。
这种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一个理论,广告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如果一个能成为广告位的位置,卖什么都是赚钱的。
电视广告收入
综上所述,互联网企业加工的是数据,竞争是资本和流量,兑现的是广告收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都会把消费者的使用费用保持在免费的状态,其实隐性支付了自己的使用信息,互联网企业会把数据进行加工,以便向那些需要的企业进行售卖,从而形成利润。实体经济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需要这样的数据,以及如何良好的使用以便获得竞争优势。也可以思考是否需要自建渠道获取这些信息,以便摆脱互联网企业的束缚。
新技术总是不断出现,就像当年农民看到工厂生产产品,生产的东西不能吃靠什么活下去一样,各行各业都在看着新产业究竟能出现什么奇迹,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别人的发展,只能自我改变,适应社会变化,胜者为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