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政治试题联系科目重点、时政热点越来越紧密,灵活性不断增强,答题形式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与过去靠死记硬背相比,难度明显增大,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的同时,也在强调答题方法和技巧的积累,前面我带大家简析了中考试卷13/14/16题的答题思路,后面会结合模拟试卷再做强调,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试卷中15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 问答题第15题,一直以来以情境研讨的形式呈现,分值定在12分,没空2分,在多次中考阅卷当中,多次改到这一题,学生普遍得分不高,属于重灾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一种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知识的判定有误,第一问就错,第二问也就牛头不对马嘴。第二种原因也是很常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达过于简单,认为抄满就行,殊不知,抄来抄去都是一个知识点,很多情境题看似简单,却包含了道德、法律、政治常识等多角度知识,仅从一个角度回答,答道一个知识点是肯定得不到高分的!
下面结合例题说一下:
【情境探究 学以致用】
15.(12 分)以下是学生张红生活中的三个镜头,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 进入初中后,张红就坚持每天早晨长跑,风雨无阻,从不间歇。
(1) 张红的行为体现了她具有 的品质。(2 分)
(2) 这种品质的积极作用是 。(2 分)
- 简析:结合试题中张红的行为习惯推导出她具有什么品质,这属于基础知识记忆,较简单;第二问继续问到这种品质的作用,也属于基础知识,但是如果考生对于第一问把握不准确,那第二问也就会随之扣分。另外,这一题对于心理品质的考查,属于高频考点,相关资料中做了详细的列举,不做赘述。
情境二 期中成绩退步,张红变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张红陷入痛苦之中 。
(1) 张红的行为是 的表现(2 分)
(2) 张红的正确做法是 。(2 分)
- 简析:结合张红考试后的表现,分析张红的行为表现,以及帮助其积极纠正等,再一次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我们所有考生不能只做教材的搬运工,考题穿了马甲就忘记如何作答!
情境三 张红在电视上看到不法商家的零食中添加了一些不宜食用的化学制剂的报道后, 发现学校周围的小商店也在销售这些零食。
(1) 张红的正确做法是 。(2 分)
(2) 张红这样做的理由 。(2 分)
- 简析:本题首先不是分析不法商家是什么行为,但是却间接考查到其行为,所以才有了第一问的正确做法,如果弄不清具体行为,也就搞不清正确做法,当然,这一问也是重灾区了,很多考生答案过于简单、粗暴,不清楚处理相关问题的具体步骤,答案的唯一性导致扣分。另外,有些考生只是一味抄书,忽视了第二问,后来就会出现1.2两问答案出现偏差,答非所问等,所以,答题之前先看题、审题显得尤为重要!
- 答题思路:
- 分析试题:属于行为评析、说服、教育类,还是哪方面?
-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 答题前提:找准行为
- 1、是什么行为(定性、联系多少方面就联系多少方面)
- 2、为什么(定性依据:不正确行为——原因+危害;正确行为——原因+意义)
- 3、应该怎样做
答案:
15.情境一:(1)坚强的意志(或坚持不懈)(2)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情境二:(1)考试焦虑(2)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实事求是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等
情境三:(1)向学校、工商部门反映或者向新闻媒体反映
(2)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生命健康权;依法维护监督权;中学生要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
争。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