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穷人往往不是输在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提前给自己定好了终点

穷人往往不是输在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提前给自己定好了终点

生活中,有不少人会感到疑惑,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地经营着生活,也在尽可能地奋斗,可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穷困?其实,穷人往往不是输在了努力或能力,而是早早触及了人生的天花板,提前给自己定好了终点。

眼界太小,不明白该怎么努力。


人会陷入穷困,往往是思维和眼界所导致,《庄子》中写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识春秋”,有些路,对于饱受穷困之苦的人来说,根本没有机会尝试和发现。

眼界对人真的很重要,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公司的时候,心中依旧胸怀着改变世界的理想,并为此继续奋斗。而拓宽眼界,最有用的途径,其实就是读书。


读书改变命运,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初中或高中就辍学打工的人,很难明白人生远不止一种选择。唯有继续学业,有了开启另一种人生的敲门砖,才能较为容易地通过奋斗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会相信读书无用论,认为大学生赚到的钱还不如打工多,其实就是不明白什么叫做幸存者偏差,只看到了一些人即便没读书也功成名就,没看到这样的人在辍学的人中何其稀少。


其实,人生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为时不晚,买几本书看看,丰富下自己的技能,很可能成为改善境况的契机。

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通常会伴随人的一生,很多时候,父母的眼界和见识也就决定了孩子的眼界和见识。

举个例子,《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如果不是孟母如此专注于对孟子的教育,不惜三次搬家来给孟子优质的学习环境,还会有后来的儒家亚圣吗?可问题在于,很多人的父母,远达不到孟母的水平。

很多人辍学,往往是因为父母本身对学习抱有偏见,认为学来无用,于是进而影响到了孩子的态度和想法,于是早早离开了学堂的孩子,也就只能重复父辈的生活,很难靠着努力来做到改变自己的命运。


环境所致。

每个人生活的圈子往往与他的境况相似,周遭都是为生活而奔波的劳苦人,大家的眼界都在一个层面,在这样的环境中,只会形成一种穷人思维,想着靠节省来摆脱穷困,而不是设法提高收入。

举个例子,坐井观天的青蛙眼中只有方寸间的天地,以为井中的世界就是全部,根本不清楚大海是什么,也就生不出前往大海的想法。对于青蛙来说,这样的生活怡然自得,没什么不满,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人也是这样,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也就很难再生出改变的想法。


如何拆除自我设置的天花板?

由于上面提到的眼界、家庭、环境等因素,穷人自己给自己设下了一个无形的天花板,把对努力和能力的认识局限在手上的工作,认为多干活就是努力的方式。

由于这样的认识,穷人往往不会想着花费时间在提升自己上面,而是想着怎么工作会更加有效率,不能说不够努力,但是向这样的方向努力,除了能让你在自己的工作上变得相对不可替代,并不能帮助你摆脱自身穷困的境况。

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要先开拓自己的眼界,了解自己缺乏的能力是什么。有了方向,才不至于像是无头苍蝇,怎么努力也没有成果。


即便年纪已经不轻了,但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会错,只要自己的能力足够,等到机遇来临,就有机会脱离贫穷的境况。

穷人的穷困,根植于自己提前订好了终点,把眼光囿于方寸之地,搞错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不提前给自己下定义,不安于自己设下的天花板或终点,才会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思维是穷人思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7982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