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短片 创作总结
从拍摄这部短片前期筹备到现在完成影片的成品,历经了五月到十二月半年多的时间,其实这部片子从写剧本到拍摄这个过程也就一个月,中间剪辑和后期的时间一直没能有效地进行,除了后期没钱了其中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是中间拍摄了一些广告、短视频和纪录片占据了后期制作的时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在对我的当时没有任何思路的前提下,暂时放一放,让时间给自己开启一扇新的思路,来完成剪辑,事实证明放一放有好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要对得起参与的这部短片前前后后三十多人,我觉得应该有个好的交代,身为导演应该对大家负起责任来,再次感谢大家能够一起参与到这个片子当中,下面我真对这部片子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剧作,虽说剧本是自己的写的,但是因为时间的紧迫,故事推进的逻辑还是会有些问题,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故事的男主的视角前期制定的是男主张志强在当出租车后患有PTSD应急障碍症,会闪现过去的火场,这里面会夹带着闪回和过去时空,但是所有的闪回和非真实空间都是为了在塑造人物,但在剧本阶段对张志强的塑造却不够鲜明,生活中他怕红色并没有通过有效的事件展现出来,这对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认同角色,对观众建立起对张志强前史认知也没有达到效果,这是剧本第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张志强在荒郊野外那场高潮戏的时候救下女孩之后,晕厥过去对女孩乘客和男乘客并没有交代,虽说在原剧本中我是想表现这整个过程可能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对这种幻觉的出现后过程,最后要有个交代,这是幻觉的话要有展现真实情况的情节是怎么展现,否则观众在看完这场戏以后对这一块会产生很大的疑问,男乘客和女乘客天亮之后为什么不存在了,这是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故事的切入视角也有问题,对于展现幻觉部分和现实部分没有在张志强之间找到一种最符合的叙事角度,开始的时候应该建立一种让观众和编剧之间形成约定俗成的观影方式,在这个片子剧本方面编剧并没能够完成在视角叙事上建立起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导致这个过程并没能够在故事结构上形成好的叙事方式,常常让观众不自觉游离于非真实和真实之间,而且在进入故事的时候多少会产生视点混乱。在剧本上面这次下的功夫很不尽人意,没能够把故事讲得很出彩,这是身为编剧的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次要把剧本做得更扎实一些。
二、导演视听,这次的片子的类型和题材跟之前的短片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这个短片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这次主要考察的是导演视听的感受,所以这也造成了先天故事上的短板;这次影片风格就真实环境里的场景都是很写实的,对生活化的呈现做了新的准备,我们前期在选择场景的时候参考了《暴裂无声》这部电影的小镇的感觉,我们当时找了很多地方,顺着双桥路一直向南我们到了黑庄户乡附近的小村落,跟摄影沟通后觉得这样的场景太过底层或者偏远了,还是要把人物定在城市中和郊区附近的这两种主要场景,所以就把主场景锁定在了传媒大学、双桥和管庄周边,其中在场景上有两处场景是水果店和饭馆的戏,我和制片沟通了两个比较适合的水果店和餐馆,其中餐馆在临开机前两天又不能够拍摄了,后来又重新协调了餐馆,效果上比原来的差了一些,后来我们对于晚上一场野外的重场戏的场景,我们去了东石桥村搬迁后长起荒草一片地方,后来带着演员和摄影师、美术又复景,走了表演和摄影机运动的场面调度,这次在拍摄时很多镜头并没用太多复杂的调度,都是由演员的表演走位调动摄影机的运动来完成的,在拍摄时我和我的摄影师沟通了三部片子,摄影参考罗宏镇导演的《黄海》和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和《安魂曲》,整个影片氛围和镜头感都参考了这三个片子,画幅比这次没有采用宽银幕的1.35:1,画幅采用了1.85:1,这样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代入感更强烈一些。
这次拍摄最大的问题就是车戏的拍摄,车戏的拍摄难度超出了我以往的拍摄难度,车戏外拍的机位,只有前面我用了吸盘来固定机器,但是车的两侧镜头却无法完成,两边拍摄需要更大的吸盘设备来解决,车内的空间又狭小,人物动作细节镜头实现起来难度比较大,在拍摄的过程中的进度要比预测的进度要慢了三到四个小时,这无形中给了后面有效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剧组在转场的时候也加快机动性,这次拍摄大多是日戏外景,而且拍摄场地有二十六个,对布光要求并不太多,但是在夜戏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我们的进度又大大的降低了下来,因为是野外,没有办法供直流电源,又没预算租发电车,拍摄时全部依靠V口电池,拍摄这场戏需要用极致的红色光来完成对于氛围的营造,在和摄影师沟通时想通过一些烟饼来增加气氛的营造,后来拍摄时候因为色纸的颜色不准后来又重新在器材公司调了S60,继续拍摄,后来效果出来后还是很多的遗憾,但是这次整个剧组工作人员全面升级,杜绝草台班子是上部片子给我的教训,这次拍摄在导演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表演上和故事的整体展现上没有做备选方案,影片在后期的时候没有提供更多的调整空间,在时间控制上把控度还要再提高,虽然在视听上有了新的尝试,但是呈现结果上故事并没有很出彩,身为导演自己在片场的创造力还不太够,需要增加更多的现场创造力。
三、摄影,这次的摄影师是我的师弟,我们也合作了很多大小片子,默契程度比较契合,在摄影上面他也提供更好的效果气氛画面,主要很多就是没有时间进行细扣画面的细节,主要就是没有预算导致的,导致整个过程都是很着急的赶着拍,很多想法没有实现在画面上,筹备时间比较短暂也没有来得及拍摄测试片,不过有一点还不错就是镜头的呼吸感运动效果,呈现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在画面上较之前的影片风格更鲜明了很多。
四、美术,在美术上并没有很多的置景,但是张志强驾驶的车内进行了置景,还有就是在野外那场戏白天的戏进行了简单的布置,不过这次道具和美术上并没有给影片加分太多,以后需要让美术提前介入,沟通影片的基调,对美术上进行阐述,这样影片的画面和气质会更加能够突出。
五、声音,这次找了一个很操蛋的录音,没有任何的职业操守,片场很懒,几乎不怎么盯场,不听我现场说戏也不听我讲调度,声音上面拍摄完之后缺失了不少声音素材,这种录音永远拉黑,片场很多工作人员都在冒着寒冷的大风工作,这货一转眼就跑车上睡觉,这种没有职业操守的人也让我很少发火的人对他发了火。还在后期声音我又补录了一次,在声音设计的时候,找了高碑店的一个公司,我们先在一起看了片子,然后沟通了声音上面构思,他也给我提供了他的想法,有些画面是非真实空间下所展现出来,要求声音也要具备非真实性,不能太真实,起码不能像现实生活中所感受的音响效果,做完后的声音层次感还是很丰富的,出来的效果我也满意,这部短片整体没什么台词,所以要求声音效果就比较高,里面包括声音的空间感和声场之间的关系还是做出了这些效果出来。
六、造型,这部片子的人物造型并没有整体都偏生活化的妆容,所有的服装和发型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在演员定妆时从这四个角色的妆容上来看,张志强的外在形象是比较贴合角色的,林众生的角色在发型上没有进行设计,林众生的阳光、活力感缺失了,这块有点瑕疵。
七、剪辑,在剪辑上短片的效果并没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张志强的视角和故事的叙事的角度,虽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调整了剪辑思路,也有很多人看完,都统一的表示故事上细节信息缺少,不过就目前的节奏来看这个片子节奏已经展示出了三个节拍。
八、表演,在演员的表演上这次。我从带着演员围读剧本开始,再到定妆和演员们一起在场景里进行走戏走位,这次演员的成熟度和塑造程度都比上一部短片有很大进步,演员的表演呈现出的代入感给影片的观影效果加强了不少,也感谢几位演员大晚上坚守,在片场让他们在表演上也遭了不少罪。
这次整体的拍摄,是目前在我拍摄的剧情片上专业度最高的一次,不管是从前期还是后期,感谢大家辛勤付出,虽然最终成片还是有很多缺憾,但是我们会吸收和总结,希望这次不止是一次美好回忆,更是一次大家提升和成长的过程。身为导演只能够努力再提高经验和制作质量来回馈支持本片的老师、朋友和亲人。
剧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65332.html